信息來源:人民網 發布日期:2024-01-24 瀏覽人數:302
人民網北京1月24日電 (記者申佳平)從實驗室一步步走向市場,科技成果的產業化道路上,離不開中試。
中試,是把處在試制階段的新產品轉化到生產過程的過渡性試驗。制造業中試,核心是使創新成果更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制造業中試創新發展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提出建設現代化中試能力,完善中試服務平臺體系,加快中試軟硬件產業發展,優化中試發展生態,為加快實現新型工業化提供有力支撐。
不足4成規上工業企業開展研究試驗活動
數據顯示,2022年,17.56萬家規上工業企業開展研究與試驗活動,規上工業企業試驗經費支出1.87萬億元,占全國試驗經費支出的73.92%,一批自主創新技術和科研成果加快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的轉化。
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制造業中試持續推進,為科技成果產業化提供了重要支撐。但同時,當前規上工業企業中僅有37.3%開展了研究與試驗活動,仍有大量中小企業不夠重視中試驗證,尚未建設中試能力。已建立的制造業平臺也不同程度存在職能定位散、服務水平低、發揮作用弱等問題,難以有效滿足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求。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強調,針對性布局一批中試和應用驗證平臺。
推進中試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
《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我國制造業中試發展取得積極進展,重點產業鏈中試能力基本全覆蓋,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高端化、綠色化水平顯著提升,中試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建設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中試平臺5個以上,中試發展生態進一步優化,一批自主研發的中試軟硬件產品投入使用,中試對制造業支撐保障作用明顯增強。
“中試是連接新產品研發和產業化應用之間的橋梁。”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當今時代,國際上擁有深厚工業底蘊和先進數字能力的企業,順應數字經濟發展趨勢,紛紛運用中試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新模式,有效縮短研發周期、豐富試驗項目、降低試驗成本。
該負責人指出,推進中試數字化,不僅能夠加快企業試驗數據共享、開放、應用步伐,釋放數據中蘊藏的巨大價值,還有利于發展數字孿生、虛擬仿真實驗等新模式,提升研發效率,實現無實物樣機生產。推進中試網絡化,有利于提升研發創新的及時性和有效性,提高中試資源利用效率。推進中試智能化,有利于通過全面感知、實時分析、科學決策和精準執行,實現自動化、高精度和跨場景的工業缺陷識別,優化工藝過程,提升試驗效率,積累技術能力,形成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中試發展的獨特優勢。
創新發展中試產業、優化中試發展生態
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相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發新產品項目109.39萬個,連續十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長率,產品推陳出新迫切需要通過中試驗證解決產品可不可產、好不好用等問題?!秾嵤┮庖姟诽岢隽硕喾N平臺建設模式,也鼓勵地方結合實際探索新的建設方式和運作機制。
《實施意見》提出,支持龍頭企業提供應用場景和試驗環境,搭建自主產品中試平臺,帶動產品研發設計和驗證試驗,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制定中試技術規則和標準,著力解決中試共性問題。建設綜合性中試公共服務機構,提供跨行業、跨領域的高水平中試服務,滿足企業多樣化需求。建設專業化中試公共服務機構,完善特殊應用場景下的試驗能力和極端環境試驗能力,有效滿足行業發展及特殊應用場景需求。強化現有創新和服務平臺中試功能,加強技術研發轉化,開放試驗能力、試驗場地和研究成果。為充分發揮地方積極性和主動性,探索中試服務網絡新機制,還提出支持產業集聚效應明顯、中試基礎能力扎實的地方,打造輻射范圍大、轉化能力強、發展機制好的中試中心。
成熟完善的產業生態是制造業中試創新發展的重要保障?!秾嵤┮庖姟窂娜齻€方面提出了健全完善產業生態的舉措。一是突破關鍵技術產品。二是發展壯大市場主體。三是夯實發展基礎能力。
(責編:申佳平、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