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6833]一種新型無桿往復式柔性牽引抽油機構
交易價格:
面議
所屬行業:
石油天然氣開采提煉
類型:
發明專利
技術成熟度:
正在研發
專利所屬地:中國
專利號:201710075398.9
交易方式:
完全轉讓
許可轉讓
技術入股
聯系人:
江克堅
進入空間
所在地:
重慶重慶市
- 服務承諾
- 產權明晰
-
資料保密
對所交付的所有資料進行保密
- 如實描述
技術詳細介紹
一種新型無桿往復式采油機構(系統)—簡介
一。 項目背景及現狀:
抽油機(泵)是油田中后期采油的主要設備。按動力傳動方式分為“有桿采油系統”和“無桿采油系統”。
有桿采油系統,以“游梁機”(俗稱“磕頭機”)為主,約占總設備數的90%左右。(全球現有油井約300多萬口,并以年均5-10%速度增加,中國占10%左右。)由于“游梁機”由抽油機、抽油桿、柱塞泵(抽油泵)三部分構成,故又稱“三抽設備”(國外稱:人工舉升!)。其工作原理是:機架上的抽油機由電機驅動,帶動抽油桿上下運動,抽油桿再帶動柱塞泵中的活塞(柱塞)往復運動,實現抽油。
這種設備結構簡單,技術成熟,容易制造,故障率低,所以成為一種通用(全球市場)產品,沿用至今,已有百年以上歷史。
但是,由于“游梁機”工作時需帶動長長的抽油桿上下運動并克服與管壁間的摩擦,所以是一種大功率、高能耗、低效率的設備,其平均效率不到40%。(注1)隨著油田開發向地下深處發展,抽油桿將會更長,采油成本也將更加高昂。
長長的抽油桿,成為了采油技術創新的難以逾越的瓶頸!無桿采油,正成為全球采油技術(裝備)創新的首選途徑!
二,項目的(核心)創新技術方案:
以柔性繩索牽引,取代剛性抽油桿驅動。(詳見“發明專利”文件及相關圖紙)。其中:
1。 上述創新方案,由至少4項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構成,以期建立科學,嚴謹,牢固,完整的專利保護體系。
2。 該技術方案將整合當今最新材料如炭纖維,芳綸等和最新電機制造技術(SRD)應用。
3。 該方案擬由重慶科技學院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院,重慶石油學會等相關科研院校和相關企業(包括配套企業)共同參與研發,實現共贏。
三,項目實施近況
1。項目前期(市場調研,專利申請,方案論證及擬定,相關配套,模型及樣機制造 一種新型無桿采油機構(系統)—簡介
一。 項目背景及現狀:
抽油機(泵)是油田中后期采油的主要設備。按動力傳動方式分為“有桿采油系統”和“無桿采油系統”。
有桿采油系統,以“游梁機”(俗稱“磕頭機”)為主,約占總設備數的90%左右。(全球現有油井約300多萬口,并以年均5-10%速度增加,中國占10%左右。)由于“游梁機”由抽油機、抽油桿、柱塞泵(抽油泵)三部分構成,故又稱“三抽設備”(國外稱:人工舉升!)。其工作原理是:機架上的抽油機由電機驅動,帶動抽油桿上下運動,抽油桿再帶動柱塞泵中的活塞(柱塞)往復運動,實現抽油。
這種設備結構簡單,技術成熟,容易制造,故障率低,所以成為一種通用(全球市場)產品,沿用至今,已有百年以上歷史。
但是,由于“游梁機”工作時需帶動長長的抽油桿上下運動并克服與管壁間的摩擦,所以是一種大功率、高能耗、低效率的設備,其平均效率不到40%。(注1)隨著油田開發向地下深處發展,抽油桿將會更長,采油成本也將更加高昂。
長長的抽油桿,成為了采油技術創新的難以逾越的瓶頸!無桿采油,正成為全球采油技術(裝備)創新的首選途徑!
二,項目的(核心)創新技術方案:
以柔性繩索牽引,取代剛性抽油桿驅動。(詳見“發明專利”文件及相關圖紙)。其中:
1。 上述創新方案,由至少4項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構成,以期建立科學,嚴謹,牢固,完整的專利保護體系。
2。 該技術方案將整合當今最新材料如炭纖維,芳綸等和最新電機制造技術(SRD)應用。
3。 該方案擬由重慶科技學院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院,重慶石油學會等相關科研院校和相關企業(包括配套企業)共同參與研發,實現共贏。
三,項目實施近況
1。項目前期(市場調研,專利申請,方案論證及擬定,相關配套,模型及樣機制造,詳見視頻)已由“重慶攬飛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并已和相關油田(吉林油田,江蘇油田等)達成“新產品下井暨現場試用”意向。
2。樣機的籌建工作已基本完成,其中主要部件:a,柱塞泵及油管,接箍等。B。電機。C。絞車。D,牽引繩(600m)。e,負載及連接已完成??們r值約15萬。
3。近期在科技學院實驗基地完成現場模擬試驗。
四.項目前瞻:
嚴酷的現實是:全球大部分油田的油層正在向縱深消失,“磕頭機”磕出來的油,根本抵不上所需要的電費!抽油方式,亟待創新!
毋容置疑,這是一項具有全球共性的技術創新,將顛覆沿用百年的傳統采油方式!我們正在這條注定是充滿坎坷卻又灑滿希望的路上,折騰著,向前!
五,市場價值預測(參考):
“磕頭機”:20-30萬/臺(不同的深度計價)
?。芎模?0-50kw)
新產品: 7-14萬以內(成本)(同上)
( 能耗:5—20kw)
年產:10000臺(基本是以組裝為主),可實現產值:20-3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