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 劉建文
所在地: 四川成都市
項目簡介:
本人多年來一直以從事機電維修為主,生活中凡事喜歡尋找捷徑,涉足過多個行業,維修工作中也多次自己設計改造一些設備,或新創作一些小型設備用于生產,10年前接觸短纖維制品行業,做過一線生產工人,發現了該行業設備許多問題,也嘗試了一些解決方法,但因不具備設備制造能力而未能將一些好的方法得以試用,由此便個人將多年來所遇問題加以總結,終于想到一種能解決這些問題的新的梳理方法和新的成網方法,并將該梳理方法和成網方法集成為一體,以縮小整個生產流程的設備成本和占用場地,以及生產中的能量損耗。
項目核心創新點:
目前通常使用的梳理原理為:纖維經入料輥送料到主錫林,由于主錫林的線速度大于入料輥,纖維料被轉移到主錫林上,沿箭頭指示方向傳遞,由于主錫林的表面線速度大于工作輥,雖兩者為對向轉動,纖維經過轉移輥后與工作輥產生速度差而形成梳理作用,未完成梳理的纖維堆積于工作輥,沿工作輥箭頭指向轉動于轉移輥處,由轉移輥返回給主錫林繼續梳理。經前道工作輥初步梳理后,繼續傳遞到后道工作輥梳理,得到多級梳理,最后由接料輥接料從出料口將料輸出。
上述過程的主要弊端在于:
1、主錫林上的纖維主要靠離心力脫離,較輕、較細的纖維一旦帶上靜電或離心力不夠的情況下很難脫離主錫林,從而在主錫林上越積越多,造成梳理質量問題。
2、未梳理好的成塊棉團在經主錫林的傳遞過程中,被主錫林和周圍的各種輥強行擠壓,該擠壓過程時常損害纖維和設備,如遇硬雜物件隨纖維卷入將破壞設備,從而出現很大的安全問題。
3、由于依靠離心力出料,主錫林的線速度就不能過低,由此一些韌性較差的纖維被高速強力撕扯為粉渣,嚴重影響產成率。
4、由該原理所制成的設備很難在不影響正常梳理的情況下將所產生的粉塵進行收集處理。
5、由于從入料到出料,纖維所經路線基本上為直線傳遞,如果從入料口兩側分別放入兩種顏色纖維,其出料口將依然是分開的兩種顏色,也就說在梳理過程中即使多級串聯梳理也沒有多大混棉效果。
6、為保障梳理均勻度,該設備入料前端必須裝置棉箱,用于對纖維原料簡單混和與排整,從而增大設備成本和場地,但混料效果依然不理想。
與上述問題不同的是:本專利所提供的梳理原理采用兩對向梳理齒以相同線速度運動,只有小于兩工作輥間隙的纖維才能通過兩工作輥間隙,未梳理的棉團被下一工作輥繼續梳理,不會被兩工作輥強行擠壓,即便有硬雜物進入也不易卡入兩工作輥間隙,也就減少纖維損耗,防止設備損毀,同時還隔離出硬雜物件。由于多個工作輥同向轉動,棉箱內纖維棉團隨工作輥轉動方向不停翻滾,加上氣流干擾,將起到很好的混棉效果,即便翻滾過程中同一色棉團會接觸每個工作輥的同一梳理線路,但在同一時間內每個工作輥接觸的棉團是不同的,從而得到同一時間在同一梳理線路上對不同的棉團梳理,便保障了很優秀的混棉梳理效果。由于不依靠離心力出棉,梳理速度可隨意調節,便可適合不同類型的纖維梳理。再使用強行氣流出網便避免了靜電的干擾,也便于粉塵的收集處理。將梳理功能與混棉功能還有成網功能集成為一體,大大的節省了設備成本和場地,該成網方式還解決了常規鋪網機怕靜電、網接口、網連接性差的問題。
項目詳細用途:
本發明主要應用于各種短纖維制品的前端生產環節,主要適用于各種短纖維制品生產中的開松、梳理、成網環節,尤其對梳理有特佳的應用效果。
預期效益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