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
所在地: 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
本項目涉及藤木芒竹鐵編織燈飾工藝品,包括漏沙燈、環保球燈、鳥巢燈、雙層線網燈籠、麻繩立桿燈、環保南瓜燈6項專利發明。
經世界各地信息反饋及考察調查,由于利用藤木芒竹鐵編織工藝品屬于手工業,大部分是利用農閑時間進行勞動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勞動報酬相對比較廉價,因此,在歐洲、西方等經濟發達國家,未見有利用芒竹藤編織大規模開發工藝品和形成產業化生產。目前編織工藝品在國外只有越南、中東等少數國家和地區生產,但由于這些國家經濟、文化水平、工藝技術比較落后,沒有形成競爭力,編織品常見于原始日用品,未見深加工工藝品產業化開發。芒竹藤編工藝品既是生活用品,又是藝術品,它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都具有廣闊市場發展前景。從整體看,國際市場對編織工藝品的需求有增無減,但購買力逐漸向中高檔產品甚至精品方向轉移,根據市場調查預測,2012年中高檔藤木芒竹鐵編織工藝品在歐美、日韓的年需求量就超過20億件(套),在澳洲、港臺的市場也很大,年需求量為5億件套,國內年需求量為1億件(套),而目前我國的生產能力只有7億件套,主要以中低檔產品為主,因而創新開發中高檔產品以至精品已是大勢所趨。
目前公司的本項目實現了藤木芒竹鐵藝編織燈飾新專利產品的成果轉化應用,使得本地大多數相關企業都用上了本項目的技術所生產的產品,同時促進了藤木芒竹鐵藝編織燈飾的市場優化競爭,使得越來越多本地同行業企業參與到技術開發中來,有力地推進了藤木芒竹鐵藝編織燈飾行業推陳出新的速度。
在經濟效益方面,實現了專利產品產值增長20%以上,年銷售收入1800多萬元,上繳稅金超65萬元。相應系列的編制工藝新產品全部研發并投放市場。企業通過提供設計樣品和原材料、全部回收半成品的“編織龍頭企業+基地化+產業化+編織專業戶+出口服務窗口”的模式,帶動3935戶編織戶從業,年人均純收7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