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 劉雙平
所在地: 江蘇無錫市
1、簡介
黃酒釀造過程主要包括浸米和發酵兩個環節,大米原料可通過浸米過程充分吸水而利于蒸飯,并積累一定的酸度,為落料發酵提供酸性環境。但由于浸米過程中環境微生物的聚集,一方面,米漿水長期浸泡會污染雜菌而產生不期望的臭味,而米漿水的大量排放也會增加污水處理的負擔,增加企業生產成本;另一方面,這些微生物與原料之間形成微妙的作用過程,會代謝產生大量含氮化合物,如生物胺等會影響人體健康的物質。因此,作為黃酒生產的前端工藝,浸米的效果和效率將直接影響黃酒的品質。
如何科學的利用乳酸菌,平衡其產酸與降胺能力,是黃酒生產中亟需解決的一個問題;同時,如何高效利用浸泡米漿水,既達到酸化浸米的效果,又盡可能降低米漿水排放,是黃酒企業面臨的又一個難題。為此,開發了一種高效、綠色、安全的新型乳酸菌酸化循環浸米工藝,以達到節能減排和降低浸米過程中生物胺的形成,提高黃酒飲用舒適度的目的。
2、創新要點
利用測序和宏基因組分析方法,揭示菌種水平上黃酒浸米和釀造中乳酸菌菌群的演替過程,解析傳統浸米工藝中乳桿菌菌群結構,并篩選影響黃酒釀造的關鍵乳桿菌菌株;在敞口浸米過程中揭示環境微生物對循環浸米的影響,建立不同溫度、濕度等條件下各菌種的生長特性關系模型;通過菌種互作相關性分析和環境因子調控,確定循環浸米的最佳工藝環境條件。
項目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3、關鍵指標
解析了傳統浸米工藝的機理,從米漿水中篩選了一株具有降胺功能適用于酸化循環浸米的乳酸菌,同時從發酵醪中篩選了一株有降胺功能適用于發酵的植物乳桿菌,開發了生物酸化循環浸米的工藝,減少浸米時間以及浸米過程中生物胺的產生,并且可循環利用,減少環境污染。添加特定乳酸菌進行浸米,并循環使用米漿水浸米,進行發酵實驗。通過不產生物胺的乳酸菌浸米符合傳統浸米過程工藝機理,同時能夠有效減少生物胺的生成,使得大米中生物胺濃度由153。93 mg/L降低到64。66 mg/L。乳酸菌浸米能夠保證黃酒醪發酵過程的正常進行,同時酒醪中生物胺濃度降低了約32%。
4、知識產權
一種富含高活性乳酸菌的黃酒制備工藝(201911042297。7);
一株發酵乳桿菌及其在功能性黃酒中的應用(2019111719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