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 曹檜如
所在地: 浙江寧波市
技術簡介:
本專利為實用新型。它提出一種新型的空調系統布置結構模式。應用該模式生產出來的空調產品,能在幾乎不增加電能輸入的前提下,產生更多的制冷(制熱)量,使空調能效得到有效的提升。
現有市售的空調器產品的結構模式:當空調器工作時,進入到室內的冷媒在室內與空氣進行熱交換后便流出到室外機,而流出的冷媒中尚含有一定量的余能(冷能或熱能)被白白浪費掉了。并且室內外溫差越大,這種被浪費掉的余能也就越多。
本專利結構模式的空調器產品,能夠把室內機流出來的冷媒中所含的余能進回收,回收后的余能按一定規律返送到室內機參與熱交換,使得空調器幾乎不增加電能輸入的情況下,向室內機輸送更多的冷量(或熱量),使空調器能效提升,達到節能目的。
技術的應用領域前景分析:本專利屬原始性創新。據我們了解國內市場上尚未風見該結構類型的空調器產品。技術屬于國內領先。
本專利是我們花費多年時間,跟蹤了解空調器產品技術的變化和發展,分析技術狀態和產品存在的缺陷后所提出的一項研究成果。
本專利適用于應用壓縮式制冷技術的任何一家空調器整機生產制造商。由于本專利擁有人是非空調器制造行業的從業人員,限于設備條件,本專利技術就成熟度而言尚在理論狀態。從安全角度看,本專利的安全性為絕對安全。
經濟收益分析:應用本專利技術來生產空調器產品,能產生較大的企業經濟效益和巨大的社會效益。特別是能對目前全球倡導的節能減排運動作出較大的貢獻。
效益分析如下:由于本專利技術專利適用于任何一家應用壓縮式制冷技術的制造商,故接受專利的廠家并不需要對其生產線作重大改正,只要增加一個中間熱交換器的生產部門即可。從經濟效益上算,整臺空調器整機所增加的生產成本不到百元(量產狀態),而整機因能效提升帶來的收益則在二百元左右,所以說經濟效益較大。
空調使用者的效益:使用本專利技術生產的空調品具有余能回收功能,它輸出能量大,故無論在制冷或制熱狀態,達到或保溫條件,空調器的運行時間能有所縮短,節省了使用者的電費支出。
空調器的社會效益:使用本專利的空調,在使用者使用習慣不變的前提下,由于空調的能效比傳統空調有所提高,故更能節能省電,減少用電量。如從全國范圍來計算,則省下的電量是巨大的。
本專利擁有者愿將該專利權作一次性轉讓。轉讓價格為1000萬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