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82114]畜牧養殖+畜力發電系統項目
交易價格:
面議
所屬行業:
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
類型:
發明專利
技術成熟度:
正在研發
專利所屬地:中國
專利號:2014104543134
交易方式:
技術入股
聯系人:
王晨光
進入空間
所在地:
山西忻州市
- 服務承諾
- 產權明晰
-
資料保密
對所交付的所有資料進行保密
- 如實描述
技術詳細介紹
項目簡介:
畜牧養殖+畜力發電系統項目
習主席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構想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而扶貧工作則是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因素。扶貧任務依然是擺在各級政府面前的一個重要的問題,目前,受自然條件差和基礎設施薄弱等客觀條件的制約,我國的扶貧形勢具有以下新特征:剩余扶貧難度大,貧困人口在地域分布上呈現出分散化趨勢,我國農村相對貧困的矛盾日趨明顯,已經初步脫貧的人口生活尚不穩定,返貧現象還時有發生。
產業扶貧,不同于過去的資金扶貧、物質扶貧和政策扶貧。送錢、送物只能解決燃眉之急,輸血不如造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發展產業才可以形成可持續扶貧態勢。產業扶貧可以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人力優勢,培養經濟支柱產業,讓產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解決就業問題,真正的實現地方扶貧。當前,全國上下都已認識到了產業扶貧在脫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重頭戲了,但是選擇什么樣的產業進行扶貧卻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如何利用農村現有的資源,尤其是偏遠農村的資源,用產業扶貧的方式把它化為經濟發展的動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根本問題。廣大農村最普遍的資源是什么?就是野草和秸稈, 這個在一般人眼里看成是廢物的東西,經過一項專利技術結合養殖業就可以把它變廢為寶,把它們轉化成電能,給貧困地區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實現產業扶貧。
畜力本身有其穩定的動力源,又有不斷延續的后備動力源,便于操控。有人類和牲畜適宜生存的地方都能夠分布式獨立發電運行。又能夠規模集群發電并網運行,而且很容易能夠控制在頻率范圍內,一天24小時不停的發電運行,可滿負荷發電輸電,效益同比是非??捎^的。
以野草和青貯秸稈肥料作為飼料,來養殖牛驢,然后把牛驢的畜力能轉化成電能。開發成為一種重要清潔能源,使清潔能源、秸稈回收,畜牧業、肉制品加工,鏈接成為一個分布式良性循環經濟型發電系統,即使在最貧困的地區都可以實現。
按國家中長期規劃在 2020 年要將可再生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容量提高到30%,所以未來發展需求非常大,但風電和光伏受氣候環境影響較大,不能夠全天候發電,與之不同的畜力發電系統的優勢在于:一、是初始 投資較小,民間普及比較容易;二、是回報較快,一臺 330 千瓦發電機組,投資大約 150萬,能夠全天候 24 小時發電可達 7920 度,投資回報期一年半,效益可觀;三是連片集群化發電成本更低,發電系統由一單元到規模化,可采取多樣化投資管理模式,能夠實行政府搭平臺,百姓唱大戲模式,也可采用合作社、個人股份制分散經營集中管理等模式,由此將公用工程,輔助生產工程,環保工程大幅下降。
本工程項目設計原動力完全由畜力替代,是國內截至目前唯一的畜力發電系統,而且在生產過程中無可燃能源消耗,主要部件由協作廠家定單生產,有知識自主產權的發電牽引裝置技術方案,自行設計生產裝配,一單元機組需場地 2 畝左右,每千瓦投資成本控制在 4500元之內,每度電成本控制在 0.10 元之內。本工程采用的設計理念,在世界上也處于領先地位, 可保證工藝條件和產品質量,生產方案中的總裝、實驗、投產、運行過程中,能耗微小,發電量充裕,節能效果顯著。
《可再生資源法》第三十二條指出:“可再生資源獨立電力系統,是指不與電網連接的單獨運行的可再生能源電力系統”。本工程是以畜力為原動力的發電系統,在任何地區,包括大型工礦企業、牧區、不能與公共電網連接的村莊,都能利用空曠場地,簡陋廠房獨立運行發電用電,尤其我國至今沒有用上電能的邊遠貧困地區近 5000 萬人都能夠利用畜力發電,低投資,低成本解決這一問題。330 千瓦分布式畜力發電系統,作為小型發電裝置根據需要能夠獨立發電運行,也可集群規模裝備,可安裝在畜力適宜生存的任何地區運行,可與風能、太陽能媲美,且更具有優勢的可再生能源資源發電裝置。本工程產品作為可再生能源資源和循環經濟型畜力發電系統可自行發電、并網輸電,產品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資源法,符合時代發展需求。
項目核心創新點:
國家專利,一種利用可再生能源資源畜力為原動力的《一種傳動發電裝置》專利號:2014104543134。該發電裝置是原始動力與現代高科技產品有機結合的產物,是集風力發電裝置引申的一種技術成熟,裝備簡便,運行可靠,運用科學的杠桿原理,采用取之不盡的畜力來完成的發電系統。主體結構采用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發電裝置,該工藝的特征是將風力機在空中的動力構造,移植在地面,運用杠桿原理設計發電裝置來代替,將不穩定的風力以穩定的畜力替代,將最原始的動力和現代高科技產品有機結合起來,完全具有可再生能源資源要求的技術特征。是可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發展的典范工程
項目詳細用途:
一、將大大提高精準扶貧的有效性和長期性,大大增加貧困人口的經濟“造血”能力;
二、成功解決了不受環境條件限制的可再生資源獨立發電系統問題;
三、能成功解決了小單元之大系統規模發電輸電問題。本工程不僅可在任何條件下建立獨立發電用電系統,同時能以分布式發電與國家電網并網連接輸電,達到小單元之大系統的規模發電網絡,實用價值和適應性非常巨大;
四、成功解決了畜力為原動力這一社會忽略的可再生資源龐大市場問題;
五、成功解決了清潔能源、秸稈回收,畜牧業、肉制品加工,工農業循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預期效益說明:
可成功的拉動其他行業,并實現大量新增就業崗位,和實現讓農民返鄉致富。一個地區如果以 330 千瓦一個基礎單元建立集群 150 臺規模的畜力發電裝置,發電量相當于一個 4.95 萬千瓦/小時的小型發電廠,可帶動1萬匹左右的牲畜繁育、飼養、肉類加工等下游行業的發展, 可拉動相當于2000 余個工作崗位;
七、生產有機肥料,改良土壤結構。一臺 330 千瓦的發電系統,其牛驢可以一年可產生 2萬余噸的有機肥料,可改良 5000 余畝土壤結構,可增產糧食 100 萬斤左右,能夠實現建一個發電廠,發展一個大型畜牧市場,開辟一個綠色農業示范園區。達到清潔能源、秸稈回收,畜牧業、肉制品加工,綠色農業的現代循環經濟型可持續發展模式。
八、衍生價值高,牛驢有通過人工干預可以有較強的繁殖能力,以100頭左右的養殖場規模計算,兩年之內繁殖數量可增加一倍,并且,畜力的更新換代,還可以帶動下游的肉類加工,驢皮可以入藥,有可觀的經濟效益;
九、根據估測,2050 年以 16 億人口計算,我國的能源要求量大約 45 億噸標準煤,是目前能源消費的 3.5 倍,目前我們電力應供的70%依然來自于火電,由此產生的碳排放,導致全球氣候變化,所以推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國策。 在謀求社會發展的同時,不損害當代的生存質量,也不剝奪后代可持續發展的機會,致力于一個持久、再生、干凈的能源體系;
十、解決農村現在出現的環保新問題~秸稈處理的問題?,F在我國農村已經不允許再焚燒秸稈兒了,但這些秸稈怎么處理是擺在各級農村政府的一個大問題, 而我們畜力發電就把這個問題完美的解決了。建設一個綠水青山的家園是每一個中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全球氣候變化和能源危機已成為不可逆轉的不爭事實,保護環境安全,保障能源安全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必然的戰略選擇,未來可持續發展的主要能源將依賴可再生能源資源,隨著時代發展的需求將再次撐起人類一片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