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健康小屋以居民自主驅動方式為服務模式,構建自助式健康服務單元,包括健康小屋環境設計、健康小屋檢測評估系統,共同集成先進物聯網設備信息寓一體的智慧健康小屋。通過健康小屋智能設備信息收集監測,使居民更加方便快捷了解自身健康狀況,建立居民身體健康信息數據庫,優化終端人機界面設計與應用,打造一體化居民健康信息共享平臺。給醫護人員提供全面的信息進行患者的診療和康復服務,也為管理者提供一個動態監測數據平臺。以此實現養生咨詢、健康監測、疾病防治、健康管理的目的。
為提高城市社區的健康服務水平,促進健康服務水平的升級。利用物聯網、移動互聯網、感知跟蹤、交互提醒等先進技術,研發設計出具監測與檢測寓一體的智慧健康小屋,探索“設計、服務、制造、使用”一體化的新模式,實現小屋居民體溫、心音、心電、血氧、血糖、血壓等生命體征的實時監測。構建具有智能管理功能的健康小屋服務體系,設計并建造符合中國實城市居民際情況的智慧健康小屋,對健康小屋的管理方式、系統平臺等進行設計研究。在社區推廣健康科普資料的數字化設計與智能交互查詢,實現健康科普知識生動形象進入社區,改善居民生活習慣,增強居民健康意識,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智慧健康小屋的設計實施,完善健康小屋服務體系,一方面為協助既有醫療體系對于老年病患、慢性病患者及亞健康族群提供長期穩定的健康監測服務;另一方面透過先進的通訊技術,將被照護者的健康信息實時上傳云端數據庫,為專業的醫療救護提供進一步的分析和判斷。
智慧健康小屋的主要應用領域包括:
?。?)面向社會健康教育宣傳的應用示范領域:健康教育一體化、健康云科普。
?。?)民生醫療衛生服務及老弱病殘應急服務的應用示范領域:面向家庭和社區開展遠程醫療服務、自助式健康體檢、生活方式評估、健康評估系統、個人健康管理平臺和監測平臺等。
?。?)智慧健康生活服務的應用示范領域:在線診療、面向家庭和社區開展智慧生活服務等。
應用領域與已推廣使用情況:自2016年底起,通過前期的調研、設計、研發、軟件開發、測試、與社區溝通、小屋的建造、調試、運營,至2018年6月,智慧健康小屋已在成都市的5個社區落成,并已初步試運行。覆蓋人口近10萬人。
實施并示范推廣后,可于2019年實現成都市金牛區15街道全覆蓋,建設約30-50家智能健康小屋,實現收支平衡;預期于2020年基本各實現全市范圍全覆蓋,建設達到約100家智能健康小屋,融資約5000萬人民幣,并實現盈利500-1000萬人民幣。
知識產權情況:智慧健康小屋集成設計已獲得外觀專授權2項,受理2項。
技術水平:國內領先。
技術成熟度:已成熟,處于規?;茝V階段。
團隊(或成果完成人)簡介:本研究所與正在籌建的軌道交通國家實驗室接軌,團隊成員跨越工業設計、人機工程、用戶心理、市場營銷等多學科領域。在硬件配備方面配備一系列人機分析設備:包括行為分析系統、桌面及便攜式眼動儀、座椅壓力分布式測試系統、材料質感分析系統等。本研究所重點開展軌道交通工具相關人機工程研究、乘員行為研究、產品可用性分析、數字化設計研究、動畫設計制作、設計理論研究等,同時也面向全校和社會提供先進的設計、研究及展示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