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段預制拼裝技術是將梁體沿縱橋向劃分為若干節段,在預制場或工廠預制后,現場進行逐跨拼裝,并施加預應力使之成整體并結構。節段預制拼裝橋梁具有施工速度快、對周圍交通影響小、質量控制易于實現、跨徑適應范圍大及耐久性良好、生命周期費用低等優點,廣泛應用于PC連續梁、剛架、斜拉橋及拱橋的建設施工。
西南交通大學可持續混凝土與鋼-混凝土組合結構研究團隊經過近三年的研究,對節段預制拼裝橋梁技術開展了一系列科學研究,提出了節段預制拼裝橋梁設計理論和計算方法,開展了大跨度高速鐵路節段預制拼裝橋梁試驗研究和技術開發。在節段拼裝橋梁在設計、施工和使用的過程中做出了研究貢獻,為節段預制拼裝橋梁今后的發展應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應用領域與已推廣使用情況:研究技術成果已前期成功應用于銀西鐵路(陜西段)YXZQ-4標漠谷河2#特大橋(橋梁全長1605.22m,其中56m簡支箱梁采用節段預制拼裝技術施工)的建設中,目前正積極在其他橋梁修建中推廣。
知識產權情況:
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自然科學基金、四川省重點研發項目、四川交通運輸科技項目等在內的相關課題20余項,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30余篇,校企聯合申請專利近30余項,主導編寫各級技術標準8部,申請軟件著作權5項等。
技術水平:國際先進,部分成果國際領先。
技術成熟度:規?;性囯A段。
團隊簡介:
可持續混凝土與鋼-混凝土組合結構研究團隊由趙人達教授于1995年正式創建并領導,團隊核心成員包括牟廷敏教授級高工、占玉林副教授、徐騰飛副教授、劉海波講師、李福海高工、鄧開來副教授、范碧琨高工等。秉承基礎研究-結構開發-理論創新-工程推廣的發展思路,聚焦艱險山區橋梁結構形式和可持續發展的理論突破與技術創新。研究團隊共獲得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四川省應用基礎研究重點項目、四川省交通運輸科技項目等為代表的20余個課題支持,科研經費累計超過1000萬元。與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美國田納西大學、香港理工大學、東南大學、清華大學等相關研究團隊結成聯合研究團隊,形成了聚焦艱險山區可持續發展混凝土與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橋梁的技術研究團隊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