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生物絮團技術提高鹵蟲及鹵蟲卵產量
生物絮團技術通過平衡水中的碳氮水平,使高密度養殖系統中殘餌、糞便等營養廢物轉化為微生物蛋白,從而提高對飼料氮源的利用率,改善水質,為養殖動物提供廉價的附加餌料。
本項目將生物絮團技術應用于高鹽條件下高密度鹵蟲養殖,以提高渤海灣高品質鹵蟲卵的產量為目的,在技術創新方面:生物絮團作為養殖鹵蟲的補充餌料,其質量和生物安全性不僅關系到鹵蟲養殖的成敗和產量,也關系到以鹵蟲為食的魚苗和養殖動物的健康。本項目通過選擇碳源和調節C/N比,提高絮團的營養質量和生物安全性,理念創新。
投資點、投資情況:在鹽田灘涂和鹵水資源豐富的區域建設養殖池、以碳源成本為主。項目可顯著提高鹵蟲和鹵蟲卵的產量。目前我國鹽田鹵蟲卵年平均產量(野生條件下)為4-8kgdw/公頃(平均6kgdw/頃);將生物絮團技術應用于鹵蟲高密度養殖,鹵蟲卵年平均產量可達20-30kgdw/公頃;與目前的野生條件下鹵蟲卵產量(7kgdw/公頃)相比,該技術的應用將使鹵蟲卵年平均產量增加約300-400%,即增加19kgdw/公頃;養殖成本:氮源2噸/公頃(250元),碳源3噸/公頃(3000元),人工成本2000元,合計成本5250元。鹵蟲成蟲采收量增加3500kgww/公頃,增收5250元,基本抵消投入成本;以2012-2013年渤海灣鹽田鹵蟲卵平均價格0。06萬元/kgdw計算,增加銷售收入1。1萬元/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