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微藻種質庫的構建、優良種質的選育及其產業化
本項目包括經濟微藻種質庫的構建、優良藻種的選育及其產業化推廣,是項目組在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高技術發展研究計劃863項目、國家科技攻關項目以及天津市重大項目等數十項項目后取得的研究成果的總結和匯總。
經濟微藻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蛋白和抗氧化物質(蝦青素和胡蘿卜素)等,在食品添加劑、生物能源、飼料和生物制藥等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本項目首先構建了經濟微藻種質庫,保存藻種110種(品系),包括綠藻、硅藻、金藻、藍藻等;將DNA分子標記和細胞生物學技術相結合,構建了微藻分子鑒定技術體系,實現了微藻快速實時準確鑒定。其次,從不同環境中篩選生長速度快、油脂和蛋白含量高、抗逆性強、底物利用范圍廣的微藻新品種。例如,我們分離獲得的小球藻Chlorella sorokiniana GXNN01可利用多種有機碳源進行異養或混養生長,甚至可以在厭氧條件下生長,蛋白含量高達75。32%,是生產食品添加劑或水產飼料及有機廢水處理的良好候選藻株。這些成果的取得為微藻產業化應用以及生物能源的研發奠定了基礎。
開展了重要微藻的產業化研究,構建了產業化推廣所必需的小試和中試技術平臺,選育了可產業化的微藻藻種(品系),優化了優良種質中試生產工藝,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產業化推廣。螺旋藻優良種質的推廣面積累計達到30萬m2,產值7。1億元;雨生紅球藻優良種質的推廣面積累計達到5萬m2,產值3162萬元;鹽藻優良種質的推廣面積累計達到1。7萬m2,產值1000萬元。本項目的產業化推廣總共創造產值7。5億元,實現利潤4億元以上,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同時創造了近千個就業崗位,具有重要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