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7701]廢堿渣循環流化床高效煙氣脫硫應用技術的研制
交易價格:
面議
所屬行業:
大氣污染防治
類型:
非專利
技術成熟度:
正在研發
交易方式:
完全轉讓
聯系人:
楊恒
進入空間
所在地:
北京北京市
- 服務承諾
- 產權明晰
-
資料保密
對所交付的所有資料進行保密
- 如實描述
技術詳細介紹
技術投資分析:
據有關統計,在上世紀末我國每年因燃煤引起的SO2排放總量已超過2000萬噸,居世界首位,因此國家對工礦企業二氧化硫的排放實行嚴格控制。其中,對燃煤電廠的控制尤為嚴格,《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環發[2002]26號2002-0103)中明確規定燃用中、高硫煤的電廠鍋爐必須配套安裝煙氣脫硫設施進行脫硫。目前,我國火電廠所采用的煙氣脫硫裝置許多從國外引進,如:日本三菱重工、挪威ABB、德國Lurgi等,不僅造價昂貴(投資幾百萬至幾千萬美元之間),而且運行費用很高。還有一些電廠采用國內研發的濕法煙氣脫硫凈化技術,雖然造價較國外引進低一些,但仍然存在運行費用高,脫硫效率低等問題。
循環流化床煙氣脫硫凈化技術以循環流化床原理為基礎,脫硫反應在氣、固、液三相中進行,利用煙氣顯熱蒸發脫硫劑吸收液中的水分,使最終產物為干粉狀,并通過對吸收劑的多次再循環,延長吸收劑與煙氣的接觸時間,大大地提高了吸收劑的利用率與脫硫效率,因此近幾年來受到了國內外的極大關注。它不但具有干法脫硫工藝的許多優點,如流程簡單、占地面積小、投資少、運行費用低、副產物可利用等,而且能在較低的鈣硫比情況下接近或達到與濕法洗滌工藝相近的脫硫效率。另外循環流化床煙氣脫硫不僅適合于大型鍋爐,而且經適當改造還可用于中小鍋爐的SO2污染治理,較為適合我國國情,是我國目前迫切發展的重要煙氣脫硫技術之一。
利用廢堿渣作為脫硫劑,采用循環流化床煙氣脫硫凈化技術,可以起到“一箭三雕”的效果:脫硫效率不降低的條件下降低了煙氣脫硫的投資費用和運行費用、實現廢棄物的轉化消納、減少了石灰石開采對環境的沖擊。
本項目利用氨堿廠所產廢棄堿渣作為脫硫劑,采用循環流化床煙氣脫硫凈化技術,研究成果如下:
1. 廢棄堿渣理化性質全面分析,為脫硫可行性,脫硫機理研究,脫硫后廢棄物組成及毒性分析奠定基礎。
2. 搭建一小型循環流化床試驗裝置,對廢堿渣脫硫劑脫硫性能及脫硫動力學特性進行研究。
3. 設計、研制并搭建循環流化床煙氣脫硫中試實驗裝置(塔高5.6米),實驗研究最佳脫硫工藝條件,實驗證明,在最佳脫硫條件下,脫硫效率可達到85%以上。同時研究脫硫裝置運行期間各測點溫度、濕度、壓力、脫硫劑濃度、SO2濃度等的變化規律,研究不同粒徑廢堿渣,不同噴水量,不同脫硫劑循環量等因素對脫硫效率的影響,為實際廢堿渣循環流化床煙氣脫硫裝置的設計和運行調試奠定基礎。
4. 嘉興35t/h垃圾焚燒爐煙氣凈化塔現場實驗研究,確定廢堿渣脫硫最佳工藝條件,實驗證明,在最佳脫硫條件,脫硫效率可達到85%。同時研究脫硫塔運行期間不同測點溫度、濕度、壓力、脫硫劑濃度、SO2濃度等的變化規律,研究不同粒徑廢堿渣,不同噴水量,不同脫硫劑循環量等因素對脫硫效率的影響。
5. 對比脫硫前后廢堿渣理化性質的變化,分析脫硫機理。分析測定脫硫后廢棄物的毒性,證明此廢棄物無毒,可直接排放或利用。
技術的應用領域前景分析:
純堿作為重要的基礎化工原料,廣泛應用于冶金、化工、建材等行業,廢棄堿渣是制堿工業產生的主要廢棄物之一。我國每年利用氨堿法生產純堿約300多萬噸,年產生廢液3000多萬m3,廢堿渣近300萬噸。大部分氨堿廠的氨堿廢液廢渣靠筑壩堆存,天津堿廠在 70年生產過程中已積存堿渣1500萬噸,占地3.5km2,造成渣山周圍地區地上地下的嚴重污染。
效益分析:
對廢堿渣循環流化床煙氣脫硫技術的經濟性進行評估,與石灰石/石灰濕法煙氣脫硫相比,在相同的脫硫效率下,建造費用降低30-50%,運行費降低50-60%。
廠房條件建議:
無
備注: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