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不同形貌的層狀鈦酸鹽納米材料為前驅體,經簡單的離子交換后再經熱處理合成一系列新型復合鈦酸鹽納米線,包括Zn2Ti3O8和Li2MTiO8 (M=Co, Zn, Mg, Co0.5Zn0.5, Mg0.5Zn0.5)納米線,這些新型的鋰電池負極材料展現出較高的容量和優異的倍率充放電性能與循環穩定性。實際上,這些鈦酸鹽納米材料具有優異循環性能的同時,還具有比Li4Ti5O12更高的容量,有可能成為一種具有潛在應用前景的新型鋰電池負極材料。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Energy Environ. Sci., Chem. Commun.和Electrochem. Commun.上,且申請了發明專利并獲得授權。
2. 以新型鈦酸鹽納米線為構造單元,低溫自組裝調控合成超細納米線(約3-5 nm)有序構成的TiO2介晶。用這種有序的TiO2超細結構作為鋰電池負極材料,能夠有效的提高電池的比容量和循環性能。經過深入研究,通過選用合適的表面活性劑和反應溶劑,還可以控制合成具有特殊形貌的多孔TiO2介晶及不同晶相和形貌的有序TiO2超細結構。研究結果還表明,這些材料與相近比表面積的納米粒子相比,均展現了更加優越的儲鋰性能。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Energy Environ. Sci., Nano Energy和Chem. Eur. J.上,且申請了發明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