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
所在地:
完善課程建設,建立健身學科體系確立了“增強學生體質”在學校體育中的主要地位之后,迅速建立以健身為中心的學科課程體系成了學校體育界首要研究的前沿課題,這其中包括了課程發展指導思想的變革和課程的目標、內容、計劃以及考核等方面的全面變革。在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系統工程的指導下,學校體育課程建設的指導思想,應更加傾向于:增進健康、強身健體、掌握健身知識和技能,發展個性。體育課程的內容改革,將從全新的體育課程目標出發,強調健身內容的科學化和實效性。體育大綱、教材以及教學計劃要以健身理論與實踐為主線編定,使其更有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要適應和貼近社會發展的需求。在體育教學檢測和評估中,學生體質的增強,掌握健身鍛煉方法以及實踐能力必將成為主要內容,并形成制度化、指標化,健身過程與結果的綜合評定會受到普遍重視。該課題在邢臺學院等地得到了較好的應用,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在省級期刊2007年06期《揚州大學學報》上發表了相關論文“全民健身對我國高校體育專業課程設置的影響”;根據高校體育教育理論,有計劃的改變高校體育專業的課程設置;培養社會體育指導員。針對社會對體育生的要求,針對體育課程的設置,加大現有體育專業課程《體育健身理論》的比重,增設《健身器械活動方法》、《健身器械適應人群的要求》和《社體活動組織教法》等課程。我國高校體育專業課程設置的對策研究(體育指導員)序號 課程設置 權重 改進后指數1人體解剖、生理、保健,運動生物力學、生物化學,體育保健、心理、統計、測量、科研方法,46% **2田徑、球類、體操、武術、健美操、舞蹈、 15% *3體育史、體育概論、健康教育、學校體育 17% *4體育健身理論(運動營養、體育康復、中國傳統養生、運動遺傳、性健康與體育、心理健康、體育游戲、體育美學、禮儀修養)增設 《健身器械活動方法》、《健身器械適應人群的要求》和《社體活動組織教法》等課程。 32% **研究于2006年開始著手研究與應用,并在此之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經查新和反復的教學實驗,應用效果較好,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在國內同領域中應屬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