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
所在地:
大型抽凝機組基于吸收式熱泵的循環水余熱利用技術研究及工程示范項目 所屬學科:是火力發電學科中熱力系統及管道、供熱系統及其裝置與熱工學學科中供熱工程、制冷與低溫工程中熱泵相結合的節能技術。 主要科技內容:示范工程建設10×20MW吸收式熱泵余熱利用系統,利用電廠原熱網供熱抽汽驅動蒸汽型溴化鋰吸收式熱泵提取機組循環冷卻水中低品位熱能加熱熱網水水用于城市供暖,示范工程將原有熱網系統由兩級串聯加熱方式,變更為三級串聯加熱方式, 55℃的熱網回水被吸收式熱泵作為一級加熱加熱至75℃后依次進入二級加熱器(基本負荷加熱器)和三級加熱器(尖峰負荷加熱器),分別由基本負荷加熱器加熱至109℃和尖峰負荷加熱器加熱至135℃。同時在南網回水進入原有加熱器前,增設一個低溫加熱器,用基本負荷加熱器剩余抽汽將南網回水由66℃加熱至108℃后,再進入原有加熱器,將熱網水繼續加熱至135℃供給用戶。為了使吸收式熱泵系統具有較高的能效比且機組熱耗下降較小,經優化后的熱源水參數為32℃左右,但是冬季環境溫度低,循環水溫度平均為20℃左右,為了達到32℃,必須將凝汽器循環冷卻水作成動態閉式循環調溫方式,熱泵循環水余利用系統運行一年后,由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對循環水余熱利用系統進行節能量檢測,報告表明:經測試,熱泵能效比(COP值)為1.79,一個供熱季節約標煤量25629噸,節約用水 6.51萬噸,示范工程可增加供熱面積約164萬平米。 提高燃煤火電廠能源利用率的手段,一是提高初參數,如700℃計劃,這是國內外重點研究的,中國也啟動了700℃計劃。另一個被大家忽視的問題是汽輪機組凝結器排放的大量熱能的利用,即低溫熱源的利用,低溫熱源的利用將帶來能源使用的變革。如果將機組凝結器排出的余熱充分利用,將極大的提高機組的能源轉換效率,降低機組供電煤耗,該技術成果為我國大型供熱機組提高能源轉換效率,提高供熱能力、高效供熱及節能減排開辟了新途徑,具有極大地推廣應用價值,是我國熱電聯產集中供熱領域的一項重大新技術集成創新,對推動行業科技進步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余熱余壓利用,是我國十大重點節能工程,由于示范工程獲得成功,各大中央及地方電力公司領導及技術人員紛紛來廠參觀,并在參觀后紛紛表示大型抽凝機組基于吸收式熱泵的循環水余熱利用技術成熟,安全,可靠性高,節能效果明顯,為電力行業完成十二五節能減排任務指明了新的方向。通過項目實施已在北京京能熱電股份有限公司200MW機組上建成8×20MW+2×18MW共計196MW示范項目。推廣應用的前景:目前,華電、大唐發電集團已來廠參觀,有意進行循環水余熱利用技術改造。從2011年開始,吸收式熱泵的制造廠家的訂單紛至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