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
所在地:
本項目屬于電氣工程學科,涉及新能源安全調控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是基礎理論和實際工程應用相結合的綜合性研究課題。 項目在研究大規模新能源接入對電網安全穩定影響的基礎上,圍繞新能源安全調控技術開展研究,一是研發“機-場-群-網”分層優化的新能源智能聯動控制技術,提升新能源的網源協調控制能力;二是建立新能源安全運行綜合評價體系,提出新能源涉網指標在線跟蹤的量化評價方法,實現新能源性能指標的全覆蓋監測分析;三是提出適應于新能源并網的電能質量監測評估分析方法,保證新能源接入電網友好性;四是開展新能源場站“四位一體”閉環管控技術研究,構建新能源安全“四位一體”調控技術支撐平臺,全面提升電網和新能源安全運行水平。 項目創新點包括: 1、提出了新能源多無功源協調優化配置、新能源和電網安全量化評價模型和指標、在線安全監測和預警、異常及故障處置“四位一體”技術構架,為實現貫穿新能源設計審查、并網管理、發電運行和異常及故障處置的全過程監測、預警、評價奠定了基礎。 2、提出了“機-場-群-網”分層優化的新能源智能聯動控制技術,實現了多時間尺度無功補償裝置的協調優化控制,提升了新能源的源網協調能力。 3、建立了貫穿新能源并網接入、涉網試驗、運行和異常及故障處置環節的風電場分析評價體系和量化指標,涵蓋了高/低電壓穿越能力、SVC/SVG動態響應性能、涉網試驗等方面。 4、建立了新能源電能質量多維分析評估模型,提出了融合多元時空信息的新能源電能質量分析方法,拓展了新能源安全評價內容。 項目申請發明專利7項,軟件著作權1項,發表論文9篇,培養碩士4名,編制的《國家電網公司并網新能源電站動態無功補償裝置調控管理辦法》已由國家電網公司發布執行。 新能源安全“四位一體”調控技術支撐平臺已覆蓋全部山西并網的54座風電場,項目成果的應用為網場雙方設備維護、故障損失及發電能力提升均作出極大改善,創造了1.4億元的經濟效益和顯著的社會效益,推廣應用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