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
所在地:
1、課題來源與背景; 近年來,隨著奶牛規模養殖的發展,所產生的糞污對環境污染問題日趨嚴重,已經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也制約了畜牧業本身的持續發展,如何處理、利用這些糞、尿及其污水,從而走向經濟發展—環境保護—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道路,已經成為當前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 2013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產畜牧獸醫局下達了科技計劃項目“奶牛養殖場糞污處理及循環經濟利用模式研究”(合同編號:桂漁牧科1304505)。實施時間: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 2、技術原理及性能指標; 項目的技術原理是依據經濟發展水平及“整體、協調、循環、再生”原則,運用系統工程方法,全面規劃,合理組織,實現奶牛養殖業高產、優質、高效持續發展。通過運用科學合理可行的設施和手段,對奶牛場的糞、尿、污水進行無害化處理,有效地解決奶牛養殖場對周邊的環境污染問題,實現資源多級利用和轉化,有利于培育和形成循環經濟產業模式,降低物耗能耗,促進“生態養殖、循環利用”的可持續發展,達到生態和經濟的良性循環,使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主要性能指標包括 2.1 主要技術指標: (1)形成一套適合奶牛養殖場糞污處理(糞渣與污水分離)技術; (2)開發出生物基肥及液體肥各1個; (3)探索出糞污處理及種養循環經濟利用模式1個; (4)在省級以上專業刊物發表論文 2 篇。 2.2 主要經濟指標: (1)項目實施期內,形成年處理牛場20噸糞污以上的生產規模; (2)經濟效益:制作6噸生物植物肥,制作12噸液體植物肥,全部用于種植牧草、蔬菜和蘑菇。 3、技術的創造性與先進性; 3.1 研發了新型生物質有機肥1個。 3.2 通過牧草施肥試驗,建立了“牧草—奶?!镉袡C肥—牧草”的高產高效循環模式。 3.3 通過蔬菜栽培試驗,建立了蔬菜高效栽培技術體系。 4、技術的成熟程度,適用范圍和安全性; 該技術在各個環節的技術均已非常成熟,且進行了區域推廣。該技術在我國規模養殖場均有較高的推廣價值,有利于促進畜牧業的發展。該技術是生態養殖技術的一部分,各項技術成熟安全,不會造成其他形式的危害。 5、應用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該技術推廣應用情況較好,目前在南寧、桂林、欽州等地開展推廣。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該項目技術應用需要養殖場配套一定的土地,部分缺乏土地的牛場不能很好的應用。 6、歷年獲獎情況; 無 7、成果簡介 《奶牛養殖場糞污處理及循環經濟利用模式研究》是通過研究集成糞污減量預處理技術、有機肥生產技術、牛糞經濟化應用技術等,形成一整套牛場糞污處理及循環經濟利用模式,實現牛場的糞污資源化循環利用,同時在處理的過程中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對于牛場開展糞污處理和利用提供了一整套可行的技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