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
所在地:
本項目屬于計算機科學技術學科,涉及電力信息和用電服務領域,是關鍵技術開發和實際應用相結合的綜合性研究課題。 近年來,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電力改革深入推進,移動互聯網技術蓬勃發展,開展“互聯網+”營銷服務應用建設,成為創新公司管理方式和盈利模式的必然選擇。“互聯網+”營銷服務是互聯網技術與傳統供電服務的深度融合,它利用互聯網技術來消除市場需求與營銷服 務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將售電側改革帶來的市場格局和客戶需求變化有效傳導到企業價值鏈,從而促進企業內部管理理念、業務模式、運營機制的深度變革。為此,“互聯網+”營銷服務應用建設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技術突破:一是改善服務容量受限,擴展能力差,服務資源實時調度支撐能力不足的問題,實現在服務鏈中將客戶需求更有效地傳導;二是突破原有服務渠道數據鏈路復雜的約束,為客戶提供全天候在線智能化服務手段,實現對客戶需求更快速地響應;三是轉變傳統現場作業完全依賴紙質單據的模式,提升一線人員服務過程中的自動化應用水平,更保質、高效地滿足客戶需求;四是依托大數據技術整合碎片化客戶數據,挖掘數據價值,更敏銳地洞察客戶需求和經營風險。 為此,項目團隊歷時3年,設計并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互聯網+”電力營銷智能互動服務平臺,實現互聯網關鍵技術與電力營銷服務融合創新。項目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7項、軟件著作權7項,出版專著1部,發表SCI/EI/ISTP論文5篇。中國工程院汪槱生院士和中國科學院倪光南院士領銜的鑒定專家組認為項目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主要創新成果如下: (1)自主研發了可彈性擴展、智能適配的渠道協同服務總線,解決了營銷服務容量受限的問題; (2)提出了物理隔離復雜鏈路環境下的高頻高效服務響應方法,開發了多渠道全業務受理平臺,實現了全天候在線服務快速響應; (3)自主研發了移動智能終端在電力營銷領域應用的關鍵技術,提出了營銷移動作業解決方案,解決了營銷現場服務自動化能力不足的問題; (4)率先在電力行業應用標簽庫技術,構建了客戶信用評價模型及電費風險防控應用,提升了精準營銷服務能力。 “互聯網+”電力營銷智能互動服務平臺已在浙江公司范圍內全面應用,于2015年開始在國網范圍內推廣應用。項目實現了服務渠道的統一運營,服務資源的智能調配、現場作業的快速響應和海量營銷數據的深度挖掘,項目直接經濟效益逾10.65億元。該項目是電力營銷領域的重大技術創新,極大提升了公司營銷服務水平,開拓了新的效益增長點,推動營銷服務不斷升級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