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努力,通過與陜西、河北、河南、江蘇、廣東、浙江、福建、天津等省市的相應團隊,以及澳大利亞Wollongong大學的共建,福建師范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童慶松教授項目組已經將鋰離子電池磷酸亞鐵鋰正極材料發展到中試階段,現正尋找合作伙伴。本研究采用世界上獨特的漿料處理-固相燒結工藝制備鋰離子電池綠色、低廉磷酸亞鐵鋰正極材料。與國內外眾多制備工藝不同,采用均勻分布的導電性納米導電劑改善微米磷酸亞鐵鋰顆粒的導電性,使得制備的樣品既具有可控的質量密度,又有優異的導電性能。制備過程不使用其它制備磷酸亞鐵鋰工藝的高能耗、高投入的生產設備,有可能用相對較低的成本制備性能最好的產品之一。已經有7項發明專利得到授權(ZL 200810071493。2;ZL 200810071494。7;ZL 200810071644。4;ZL 200810071643。X;ZL 200810071492。8;ZL 200810071496。6)。目前已經完成了多輪10公斤級的制備,完成2輪50-100公斤級的中試制備。制備的樣品已經送往福建、深圳等地的電池廠進行軟包裝電池的裝配。樣品制備的軟包鋰離子電池電芯在2C倍率電流下,初始放電容量高于110mAh/g;在0。1C倍率電流下,初始容量高于140mAh/g。制備的軟包裝電池300循環的衰減率不高于2% 。原料成本及加工成本低廉,預計4-6萬/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