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
所在地:
課題來源與背景: 所有成果基于關鍵技術攻關項目取得,本項目旨在通過攻關提高導管彎制能力,形成先進端頭加工能力,最終實現導管彎制數字化生產。本項目通過8個方面開展攻關工作。 技術原理及性能指標: 金屬雙層套管彎制工藝及制造成型:掌握了金屬雙層套管的制備、加工和清潔等工藝方法,在金屬雙層套管上不再受制于國外供應商; 大直徑薄壁管彎制仿真及加工成型:金屬導管彎制能力由原來的直徑為1英寸的導管提高到3英寸,彎制成功率可以達到80%左右,對于新規格的管材可以通過彎制仿真軟件對彎曲過程進行仿真,形成一套指導性工藝參數,減少調試工作的盲目性; 柔性接頭等先進導管端頭加工:掌握了柔性接頭等先進端頭的加工工藝數據,一次性壓接成形率可以達到95%左右,避免材料浪費; 導管離線數控編程工具、數模數據轉換技術及數據庫管理:實現了導管數模與導管數據之間的相互轉換,并實現導管數模與彎管設備之間的相互連通,實現數字化生產,極大地減輕了人員操作負擔,并從根本上消除了人員誤操作帶來的不必要的損失; 變徑管制造成型技術:掌握了變徑管工裝模具的設計思路,生產流程,積累了變徑管制造經驗; 導管測量檢驗技術:為航空金屬導管的生產提供了一個與實際生產精度相適應且既能保證裝配效果又較為靈活的合理的外形檢驗標準; 特種導管模具設計與制造技術:實現了導管模具的自行設計制造; 現有設備(WSK-11F型端頭壓接機)二次開發:采用二只傳感器且切換操作簡便,無需插拔插頭,程序轉換自動,采用更適合工控場合使用的PLC作為控制器,使整機抗干擾能力強,工作穩定,使用壽命長,通過優化設計、盡量利用現有的產品和成熟的技術,降低項目的風險、縮短研發周期,改裝費用僅相當于采購進口同類型設備的1/10。 技術的創造性與先進性: 首次實現導管數字化生產,獲得軟件著作權一項;首次實現雙層套管自行彎制成功,申報國家專利一項;在設備二次開發中采用方便的扭矩選擇機構,獲得國家專利一項;公開發表論文兩篇。 技術的成熟程度,適用范圍和安全性: 以上成果在攻關過程中經過大量試驗,基本技術已經成熟,適用于實際航空導管生產。 應用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本次項目攻關成果主要應用于現階段航空導管生產,并可以應用于后續批量及新規格導管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