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
所在地:
1、課題來源與背景 在我國,進口模具占國內中高檔模具百分之五十左右的市場份額,在以大型、精密、復雜為代表的高技術含量模具方面,我國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尚有5-10年左右的差距。主要表現在:精密、壽命、集成度、制造周期、性能穩定性與可靠性等方面,模具數字化設計制造技術的落后是造成產品落后的主要原因。 本項目結合我公司多年模具制造經驗,以提升制造電機定轉子模具性能、延長使用壽命、提高尺寸精度及生產效率為目標開展伺服偏擺自帶鉚點新型精密定、轉子全復合模具研發項目。 2、技術原理及性能指標 2.1技術原理 (1)針對傳統工藝的材料利用率低,首先對電機鐵芯的電磁性能和幾何結構進行優化,采用雙排縱向(料帶前進方向)錯距排列方式和對雙排圓片內側邊緣進行一定量的對稱剪切,縮短圓心距,大幅減小料帶寬度;同時在縱向單排的兩個產品之間采用無間隙排樣以及在料帶側邊進行極小搭邊(僅2mm)排樣,將材料利用率從50%提高到80%。 (2)為了保證板料的順利送進和定轉子的沖裁斷面質量與精度,通過在懸弧撓度極值點附近板料下方設計浮動頂塊,較好的控制了懸空板料的撓曲,解決了板料送進不暢的缺陷。 (3)為了保證定子內外圓的同心度和槽形的同心度位置度,將定轉子分離工序與形槽沖切復合在一套模具在同一個工位中完成,實現為高精度鐵芯的疊壓制造提供精確沖片。 2.2主要技術指標 (1)制件主要工作尺寸精度:IT6; (2)模具工作零件主要尺寸精度:IT4; (3)上下模板硬度:HRC60-61; (4)項目產品壓實后不出現負偏差,公差帶寬度≤1mm; (5)修模壽命:4萬沖次以上; (6)材料利用率≥80%。 3、技術的創造性與先進性 (1)研發了0.2~0.5mm硅鋼薄板定轉子沖片復合模前后件錯距窄搭邊排樣技術,在雙圓左右排列切點兩側切弦,進一步減小料帶寬度,使得材料綜合利用率從50%提升至80%以上。 (2)設置自動接片裝置,采用大開模行程,并在開模行程終了階段采用剛性脫料機構,實現可靠脫料,在滑塊上死點前后設定位置完成接料裝置的進入與退出。 (3)將定轉子分離工序與形槽沖切復合在一套模具在同一個工位中完成,實現為高精度鐵芯的疊壓制造提供精確沖片。 4、技術成熟程度與應用情況 (1)科技查新 2019年11月26日產品技術內容經安徽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查新表明:“本項目采用的相關工藝技術在國內文獻中未見報道”(查新報告編號:2019C1403673)。 (2)產品檢測 2019年11月產品經蕪湖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檢驗,符合Q/AFMJ 001-2018《伺服偏擺自帶鉚點新型精密定、轉子全復合模具》技術要求。報告編號:WJ(2019)JW215。 (3)用戶意見 該產品經安徽皖南電機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智飛沖壓有限公司等用戶使用表明:產品性能穩定,可使材料綜合利用率提升至80%,生產的定轉子表面光潔度高。 (4)知識產權 本項目獲得授權發明專利2項。分別為《一種自旋式接送料裝置》(ZL 201510297855.X)、《具有自動旋轉接送料功能的沖壓機床》(ZL 201510297857.9)。 5、應用情況 目前,本項目產品已經交付給安徽皖南電機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智飛沖壓有限公司客戶使用,反應效果良好,獲得了客戶的共同認可,實現銷售5臺套,銷售收入115萬元。 6、獲獎情況 本項目研制的“伺服偏擺自帶鉚點新型精密定、轉子全復合模具”于2019年11月30日通過安徽省新產品專家鑒定會,技術水平國內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