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
所在地:
課題組以龍須菜為材料,在實驗室內和象山港現場進行了系列受控試驗,主要研究和分析了龍須菜在高濃度氮磷污染環境條件下藻體組織細胞結構和生理生態特征變化;探討了龍須菜的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學特征的變化及響應規律,尋求龍須菜對近海氮、磷污染環境的修復生物學機理;在此基礎上,綜合分析已有歷史數據和該項目所獲數據,建立海藻和環境關系的數學模型,評估栽培龍須菜在漁業水域的生態貢獻,為漁業水域的富營養化防治提供科學依據。該研究為基礎研究性項目,難以產生直接經濟效益,間接作用明顯,據初步統計,修復區內混養的經濟養殖品種的生長速率及產量都大大高于周邊非修復區水域,但具體效益需統計更多相關的數據。此外,根據本地及周邊地區內,江蘺藻無相關市場的情況,該項目根據江蘺――龍須菜的特點,開發出了海藻型的保水吸水材料,并分析了其吸水及保水效果,有非常好的作用。作為保水劑,將可為西部等干旱地區的植樹造林、防沙護沙起到一定的作用。該產品及其制備方法已申請及獲批國家發明專利,在進一步優化后,將有可能進行產業化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