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簡介
目前國內發電廠主要是燃煤發電,煤炭的燃燒使發電廠廢氣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CO2),占工業CO2總排放量的30%左右,造成了嚴重的大氣污染和溫室效應。燃煤電廠中二氧化碳的處理已成為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因此燃煤電廠廢氣中二氧化碳的捕集成為目前的研究熱點之一。燃煤電廠尾氣脫CO2理論上有吸收分離法、吸附法、膜分離法、膜基吸收法和低溫蒸餾法等。國際能源署在上世紀90年代對上述幾種脫CO2法的調查研究表明,對煙道氣脫CO2較有前途的是“膜基氣體吸收法”。
膜吸收技術是膜技術與氣體吸收技術相結合的膜過程,通常使用疏水微孔中空纖維膜將氣體與吸收液隔開。用于分隔氣液兩相的疏水微孔膜的可用材料廣泛,可以為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聚丙烯等。利用膜吸收技術捕集CO2與傳統的吸收塔相比,膜吸收可以對氣、液兩相流速寬范圍獨立控制,而且氣液接觸面大,能耗低,避免了液泛、霧沫夾帶、溝流、鼓泡等現象發生。另外,膜吸收技術更有利于燃煤電廠尾氣中CO2的回收后再次利用,利用膜吸收技術回收的CO2純度高,可達到95%以上,可應用于食品、醫藥等行業,為社會創造了更多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
本技術以疏水中空纖維膜為氣液兩相間分隔界面,其較強的疏水性能可以防止液相的泄漏,另外所用膜材料能耐受強酸強堿的長期腐蝕,給膜吸收設備提供了更長的使用壽命。而所采用的中空纖維膜組件還具有氣液接觸面積大、設備體積小等優點。以MEA、MDEA等醇胺溶液為吸收劑,膜解吸過程相對簡單,與傳統的方法相比具有設備投資低、分離效率高、使用周期長等優點,是具有廣大前景并值得推廣的技術。
技術指標
所用吸收劑:MEA、DEA等醇胺類吸收劑;處理前CO2含量≤10%;處理后CO2含量≤0.3%;去除能力:99%;吸收劑回用方式:加熱解吸循環;吸收劑熱解吸溫度:60~80℃;裝置使用壽命1~2年。
應用范圍
可廣泛應用于燃煤發電廠尾氣中CO2的回收處理、煙道氣處理及相關領域。
市場分析
膜吸收法捕集CO2技術能耗低,占地面積小,在操作上存在很大的優勢;另外,吸收CO2的吸收劑可經過加熱等方法進行循環利用,捕集的CO2濃度較高,市場前景相當廣闊。
效益分析
本技術設備簡單、投資少、操作成本低,與傳統技術相比能耗大大降低,而且回收的CO2純度較高,經過凈化之后可再次應用于醫藥、食品、化工等行業,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
合作方式
技術轉讓或技術入股,可提供工藝流程、設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