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
所在地:
一、任務來源:本研究為自選項目。 二、應用領域和技術原理: 本研究類別:社會發展,主要應用于醫院護理質量控制。 技術原理:采用信息技術實現護理質量的管理與控制全面信息化。 三、性能指標(寫明計劃任務書或合同書要求的主要性能指標和實際達到的性能指標)。 本研究中計劃任務書要求的主要性能指標和實際達到的性能指標一致: 1、自主組表:督導人從字典庫自主選擇質控節點組成督導表,節點數量不受限制。 2、節點控制:督導發現的問題節點能夠被篩選出來,持續追蹤至合格為止,節點動態管理。 3、智能分析:按主題、節點、科室、個人對質控結果進行縱橫分析比較,并以圖表形式展示。 4、無紙操作:使用IPAD或手機到現場隨時督導,采集質控數據。 5、資源共享:使用終端或手機微信隨時隨地查詢護理質控督導結果及總結。 四、與國內外同類技術比較。 護理信息化建設尚沒有統一的國家標準,針對護理質量管控方面的信息系統研發深度參差不齊,而對“節點追蹤式”護理質量控制系統的構建及應用未見報道,使用手機微信平臺進行現場質控的模式未見報道。 五、成果的創造性、先進性。 1、創建了三級字典庫,根據國家或省相關文件隨時更新字典庫,保證督導標準的實用性、準確性。 2、定義第三級字典為“質控節點”,變革管理思路,從只關注督導分值轉變為關注每個“質控節點”,實現護理質量控制的精細化管理。 3、實現了問題節點的持續動態追蹤管理,歷史記錄清晰明了。 4、實現了智能分析,完成柱狀圖、折線圖、匯總表格的繪制。 5、此系統可在手機微信平臺運行,使用個人手機即可實現現場督導、結果查詢等功能。 6、實現了護理質量控制全程信息化、無紙化。 六、作用意義(直接經濟效益和社會意義)。 “節點追蹤式護理質量控制系統”設計轉變質量控制的思維模式,改變質量控制的操作手段,提升質量管理的實踐效能。便捷的組表、督導、反饋、跟蹤、分析、總結、共享模式,提高了護理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節點式質控路徑實現了PDCA循環,有助于護理品質與內涵的持續改進;全程信息化、無紙化,既節約了人力成本,又大大降低了時間成本,質控問題得到及時分享與解決的同時,護理品質與內涵也提升到新的高度,間接產生了深遠的社會效益。護理質控數字化、動態化、精細化、透明化的管理,適和現代化醫院管理要求,適應了醫療領域信息化發展的大趨勢。 七、推廣應用的范圍、條件和前景以及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意見。 1、“節點追蹤式護理質量控制系統”在實踐工作中已運行4年余,通過不斷的試用與調試,現系統性能穩定、使用便捷。期間接待省內外多家醫院的參觀學習,此系統設計理念已被多家醫院引進。該項目的研究運用于2015年8月在“河南省護理管理新進展暨護士長培訓班”上做特約發言。論文“節點追蹤式護理質量控制系統的構建與應用”在《中國臨床護理》雜志2014年9月第6卷第5期發表;“信息技術保障護理安全”在2014年13期 《中國醫院院長》發表;“對護理過程指標實行節點控制的實踐體會”已收到《解放軍護理雜志》刊用通知并在2016年中國護理質量大會會議交流。截至目前,一些醫院已經將系統運用于護理管理,有更多的醫院意向、協商引進該系統。 2、推廣應用的條件: 以醫院信息化系統為支撐條件。 硬件配置:Web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各一臺,IPAD、無線局域網環境、終端等。 軟件配置:“節點追蹤式護理質量控制系統”,windows2003及以上操作系統,SQL2000及以上版本,IIS 5.1及以上版本、NET2.0及以上版本框架。 3、前景:此系統實用、便捷、高效、可操作性強,能夠實現護理質量與問題的實時共享、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能夠有效提高護理質量管理的效果和效率,提高全體護理人員的問題意識、質量改進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節約了大量的人力與物力資源,符合現代醫院不斷升級的質量管理要求。 4、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意見:該系統的“質控分析”部分尚不能完成自動生成較為復雜的分析圖示,是我們下一步要解決的問題。隨著護理質量管理快速發展的需要,新的需求會不斷產生,本系統也需要不斷完善與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