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
所在地:
項目屬于通信安全防護領域。 我國每年遭受雷擊損害的通信局(站)高達數萬個,許多省份基站雷擊損害率達12%,通信防雷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也是世界上尚未解決的難題。項目突破了原有通信局(站)雷電防護的思維方式及框架,創新性提出了“地網是基礎、等電位連接和過電壓保護是關鍵”的防雷新思路,發明了以雷電散流的有效面積代替工頻接地電阻值的地網優化設計方法,創建了各類通信局站的防雷新體系,其核心內容轉變了防雷界一些固有理念,糾正了一些從上世紀以來的錯誤觀念,并被國內外防雷界廣泛認可。 本項目匯集了2000年以來的科研成果,特別是2011年以來“移動通信基站地網優化、瞬態等電位防雷新技術與大規模標準化應用”、“基站遭受雷擊時對居民的影響研究及其配電系統防雷關鍵技術與應用”及“寬帶接入網點的防雷研究”等八項新的科研項目成果。 成果廣泛應用于國內三大運營商、歐洲、美洲、亞洲、非洲及石化、銀行等行業,應用證明統計僅基站達51萬個:直接、間接經濟效益80億元;雷害非常嚴重的廣東上萬個基站統計,雷擊損壞率較原來降低了99%。 ITU指定項目組主編《基站全面防雷解決方案》等4項國際標準,取得了世界范圍內防雷技術話語權;主編強制性國家標準GB50689-2011《通信局站防雷與接地工程設計規范》及行業標準12項。獲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利36項;論文50余篇,在ICLP等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11篇,出版了90余萬字的《現代通信局站防雷與接地技術》專著。 工息部通信科技委員會由業內院士、教授、專家22人評審組一致認為:“與國內外相應防雷技術對比,該項目十余項技術全面領先”。河南省科技廳鑒定會與會院士等11位專家一致認為:“項目研究總體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其中在基站受雷擊時對民居影響和基站專用變壓器防護研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