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
所在地:
雖然OPCAB在我國逐步開展,但關于OPCAB還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和探索,該課題組自從2000年5月開展首例“脫泵”冠脈搭橋以來,截止2004年11月30日已經完成各類“脫泵”冠脈搭橋488例,并在國內率先開展了“脫泵”(OPCAB)與體外循環下冠脈搭橋(CCABG)治療冠狀動脈多支病變的較為系統的臨床與基礎的對比研究。同時開展了多項新技術:1. 該課題組連續完成488例OPCAB,人均搭橋遠端吻合3.62個(1~6個),手術死亡率僅0.82%,總體手術效果達到國際同行列先進水平,已經形成了一整套OPCAB治療體系。2. 在OPCAB的手術技術上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進和創新。1)單根心包深吊線--“一點三頭”心臟暴露法,每例病人可以節省費用1.5萬元;2)OPCAB用于心臟冠狀動脈多支搭橋;3)IABP輔助下OPCAB;4)“No touch”技術用于升主動脈重度鈣化病人OPCAB;5)非體外循環心臟跳動下冠狀動脈內膜剝脫;6)胸骨下段小切口OPCAB;7)嚴重左主干病變者OPCAB;8)高齡病人OPCAB;9)OPCAB同期頸動脈內膜剝脫; 10)OPCAB用于二次搭橋; 11)手術中實時橋血流的定量測定; 12)手術中經食道超聲心動圖連續監測;3. 對比研究顯示OPCAB可以用于臨床大部分冠狀動脈搭橋病人。與傳統CABG相比,OPCAB心肌保護效果優越,術后心肌頓抑輕,OPCAB避免了體外循環損傷,減輕炎癥反應及許多生物因子釋放,促進術后早期心功能恢復。OPCAB組血液動力學恢復迅速而平穩優于CCABG組。4. 經過學習曲線后,OPCAB完全可用于冠狀動脈三支血管病變,能達到與常規CCABG同樣的完全性再血管化;OPCAB可獲得同樣良好的吻合口質量,手術效果滿意。在江蘇省,我們最先引進該技術,并且完全獨立完成,無論在手術數量還是手術規模和難度上,均處于國內領先和國際同行列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