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
所在地:
本成果屬于農業環境保護及廢水資源化利用等領域,項目來源為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生物濾池系統循環處理養殖廢水研究及示范”(2014A020216020)。 針對華南地區養殖集約化程度高且廢水排放量大,但整體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技術相對薄弱、滯后等現狀,本研究以水體原位修復及循環利用為目標,以生物濾池處理體系為核心,開展污染監測分析、功能菌群篩選富集、載體材料制備篩選、生物濾池系統構建運行等研究工作,集成生物濾池循環處理養殖廢水技術體系,經過養殖企業試驗示范工作,為實現生態養殖與清潔環保的共贏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具體如下: (1)運用《畜禽場環境質量評價準則》中單項污染指數、綜合污染指數等方法,完成典型集約化畜禽養殖廢水污染狀況監測及資源化利用可行性分析研究,其中糞大腸菌群(FC)、總磷(TP)、氨氮(NH3-N)和懸浮物(SS)是潛在的強生態風險元素,提出養殖廢水深度凈化處理后資源化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通過引入外源微生物優勢新種作為關鍵功能微生物菌株,完成養殖廢水處理功能微生物的富集培養及復合菌系的構建; (3)采用熱重力方法(TGA)以農林固廢生物質原材料制作生物炭,對農林固廢生物炭的吸附凈水效能進行探討與篩選; (4)采用源于農林廢棄物的高孔隙度生物炭材料為載體,發明構建兩相式生物滴濾器,通過功能微生物菌群在生物炭微孔間的適應性馴化培養,形成微生態核心反應體系,系統解析其對養殖廢水的處理效能與運行機制,有效處理高氮磷污染廢水。 在調試運行生物濾池系統的基礎上,確定優化處理工藝參數,對養殖廢水進行無害化處理效果試驗,提出養殖廢水生物濾池循環處理系統構建運行技術流程,探索養殖廢水?;匝h處理技術模式。項目實施過程中,申請專利5件,獲授權2件,發表相關學術論文4篇,其中3篇SCI收錄,參加學術會議交流3次。先后形成集約化養殖廢水生態處理、養殖沼液處理利用等系列技術,并將技術成果在養殖企業進行試驗示范,實現畜禽養殖廢水循環利用方面取得初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