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
所在地:
①課題來源與背景:項目來源:甘肅省孵化器及中試基地建設計劃項目(編號: 1306T00H007)。據調查,一方面,隨著工農業的發展,河西綠洲的土地種植面積日益緊張,但另一方面該區荒灘涂地面積較廣,同時甘肅羊肉價格持續走高,目前價格為45~50元/㎏。因此,利用廣闊的荒灘涂地,以公司為龍頭、肉羊育肥為示范,發展肉羊生產與牧草種植業,是落實科學發展觀、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更是提高農民收入、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增強服務社會及其飼草料產業化經營和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對于探索合理開發利用土地資源,發展優質高效畜牧業,走可持續發展的種草養畜之路十分必要。 ②研究的目的與意義:新世紀我國農業擔負著確保畜產品有效供給、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農村社會和諧發展的歷史使命。中央文件多次強調“農村有條件的要發展規模養殖和畜禽養殖小區”,“加大畜牧業結構調整力度……突出發展牛羊等結糧型草食家畜”。加快畜牧業生產方式轉變,建設生態有機畜產品生產基地,大力發展現代生態畜牧業,打造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示范區是甘肅省“365”行動計劃和“六大行動”之一。項目的實施,對甘肅河西發展暖棚養殖具有示范帶動作用。 ③主要論點與論據: 1、項目按照統一規劃設計、統一養殖畜種、統一飼養標準、統一技術服務、統一開展防疫、統一無害化處理、統一產品銷售、分戶飼養的“七統一分”設計思路,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方式,利用荒灘涂地建成水、電、路基礎設施配套,交通便利,信息通暢的占地203畝(2區52墩舍)萬只生態養殖示范基地1處, 2015年年出欄10229只,其中種羊2016只、肉羊8213只。 2、發展飼草料生產基地1個:常年飼草料生產面積1000畝以上,年產青貯原料3000噸以上。2015年僅飼用甜高粱種植面積就達1200畝,年產青貯原料6240噸。3、建立肉羊繁育生產技術體系、肉羊疾控防治技術體系和飼草料生產加工技術體系等三套技術體系,制定了種公羊、母羊、 羔羊、育肥羊的飼養管理制度和羊場消毒制度,實現辦公區、生活區、養殖區“三區獨立”,場區規劃合理,配套設施完善的規?;藴驶?、科技化、節能化、綠色化的生態養殖示范園區,構建循環農業模式,解決種植業比較效益低、秸稈綜合利用率低的問題。 ⑤社會經濟效益及存在的問題:利用牧畜創收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生產甜高粱、苜蓿干草飼料出售,獲得經濟收益;二是農戶利用甜高粱、苜蓿養畜,通過畜牧產品增殖。通過本項目帶動,一方面扶持肉羊養殖農戶112戶,兩年累計銷售13085只羊(其中種羊2744只,肉羊10341只),7670噸青貯飼料,銷售收入累計達1309.52萬元,實現利潤366.98萬元,上交利稅18.35萬元;另一方面帶動當了地草畜產業發展,加快了農業結構的整體調整步伐,帶動廣大農民由“糧--經”二元種植結構向“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發展,有效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了廣大職工和農民收入,促進項目區畜牧業步入良性循環。但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由于養殖防疫技術的特殊性、市場價格波動,特別是近兩年牲畜價格的降低的影響,干擾了養殖的積極性,其養殖數量規模還不是很大;雖然制定了一些相關的制度,但制度的全面性和落實性還不是很好。 ⑥歷年獲獎情況: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