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2009]酶固定化生產藥用右旋糖酐新技術
交易價格:
面議
所屬行業:
化學藥物
類型:
非專利
技術成熟度:
正在研發
交易方式:
完全轉讓
聯系人:
方老師
進入空間
所在地:
安徽合肥市
- 服務承諾
- 產權明晰
-
資料保密
對所交付的所有資料進行保密
- 如實描述
技術詳細介紹
技術投資分析:
成果簡介:
右旋糖酐(dextran),又名葡聚糖,是若干葡萄糖脫水形成的聚合物。它是世界上最早發現的并較早作為主要血漿代用品的微生物多糖[1,2]。其結構式如右圖所示,主要由葡萄糖(1-6)α苷鍵連接而成,同時還雜有(1-3)α和(1-4)α苷鍵連接形成的分支結構。
目前國內主要是以高濃度蔗糖為主要成分的培養基,經腸膜狀明串珠菌L.M-0326(Leuconstoc mesenteriodes)發酵進行工業化生產。該傳統發酵法生產過程控制較難,所得產物的分子量大,經不同濃度的乙醇進行多次分級沉淀,才能得到臨床用中、低、小分子量的右旋糖酐成品[4],生產過程中引入了Cl-、Ca2+等雜質;分子量分布也不均勻。致使我國生產的右旋糖酐質量達不到日本、歐美的藥典標準,無法進入國際市場,產品附加值低、利潤少。國內對發酵法生產右旋糖酐新工藝的研究僅限于對發酵液過濾,分級劃分等單元操作的改進,不能從根本上提高產品質量。
我們的工作是從右旋糖酐發酵工藝入手,通過對其發酵過程的研究,開發出用天然的和/或合成的水溶性或半水溶性的高分子與海藻酸或海藻酸鹽構成的復合凝膠充當固定化載體材料來固定右旋糖酐蔗糖酶,并用來生產右旋糖酐的新技術。以取代傳統的工業發酵工藝技術,此新技術并涉及一種簡便、快捷、高效的生產右旋糖酐的新的工藝方法。從根本上避免了傳統工藝和其它一些工藝技術在生產過程中所帶來的N、Cl等雜質離子,降低了乙醇的使用量。固定化酶及固定化粒子的可重復利用率提高,使用周期增長,右旋糖酐的產量及質量明顯提高,有利于實際生產操作及生產過程的控制。工藝過程是:
用腸膜明串珠菌L、M--1226號菌經培養皿表面培養、液體懸浮培養、高分子復合凝膠材料固定化,再接入底物,生成高分子量的右旋糖酐。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工藝的優點有:
1. 用培養分離出來的生物酶合成右旋糖酐,可消除生產過程中帶來的N、Cl等雜質或離子。
2. 運用固定化酶技術,可使生產連續化,酶可以重復利用,使生產成本顯著降低。
3. 利用酶工程技術改造現有產業,使其技術升級換代,從而控制產品的雜質含量,使分子量分布均勻,提高產品質量。
技術的應用領域前景分析:
臨床上應用的常有三種規格:右旋糖酐-70、右旋糖酐-40、右旋糖酐-20[3]。右旋糖酐-70是目前公認的優良血漿代用品之一,有增加血容量的作用,臨床主要用于治療由于失血、創傷、燒傷和中毒等引起的失血性休克。
效益分析:
本發明具有明顯的社會效應和很大的經濟效益。
廠房條件建議:
無
備注: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