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
所在地:
本實驗首先利用基因芯片技術對篩選2個耐藥性癲癇患者術后腦組織差異表達的基因,分別為:棘皮動物微管結合蛋白類似蛋白5 mRNA (echinoderm 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like 5 mRNA, EML5 mRNA.GenBank: NM183387 )和熱休克蛋白27相關蛋白1 mRNA (heat shock 27kDa associated protein 1 mRNA, HSPBAP1 mRNA.GenBank: AK096705) mRNA。然后,從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進行驗證、檢測,探討了異常神經網絡重組在耐藥性癲癇中的分子機制。 研究認為,耐藥性癲癇的各種病因,通過基因、神經遞質或微環境的作用引起神經元變性壞死和膠質細胞反應性增生,殘留神經元在錯誤信息的指導下向著非生理方向延伸,觸發苔蘚纖維發芽,與下位突觸形成異常聯接,形成了病理狀態下的神經環路,改變了癇樣放電起源或傳播的通路,導致癲癇耐藥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