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
所在地:
本項目通過納入使用血管活性藥物及TPN的危重、早產兒80例為研究對象,采用分組病例對照研究方法,試驗組通過采取交換輸液通路,監測靜脈液體滲透壓等措施,預防和控制靜脈外滲發生,提高輸液安全性。 一、任務來源:是2012年肇慶市第二批科技創新計劃立項;項目編號:2012E273 二、應用領域和技術原理:應用于住院新生兒的輸液救治,減少輸液外滲損傷發生。 1、項目內容:探討同時持續泵注血管活性藥和TPN的新生兒實施干預措施,保護靜脈,預防輸液外滲損傷發生,提高輸液安全的方法。 2、研究對象: 選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本院NICU住院,在外周靜脈24小時同時持續微泵注血管活性藥和TPN的危重新生兒、早產兒 共80例為觀察對象。男嬰51例、女嬰29例,胎齡30~42周,平均(36±5)周,日齡20 min~2天,體重1205~3005g,平均體重2105 g。 兩組患兒入院后均給予輻射式搶救臺保暖、監護、吸氧或呼吸機輔助供氧、抗生素防感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處理。兩組患兒均使用 血管活性藥和TPN。血管活性藥均為多巴胺加多巴酚丁胺,用藥濃度均為5~8ug/kg/min;TPN用藥種類為10%葡萄糖、小兒18AA氨基酸 、20脂肪乳、10%氯化鉀、10%氯化鈉的混合液;血管活性藥與TPN持續聯合使用時間為3天。按入院時間順序分為對照組40例,試驗組 40例。兩組患兒胎齡、性別、病情、體重、其他用藥構成無統計學意義(P﹥0.05)。 3、技術原理:試驗組:(1)對需要持續使用血管活性藥和TPN的患兒用24G靜脈留置針常規留置2條輸液通道,兩條通道輪流輸液,每隔 3小時更換一次,換下的輸液通道用生理鹽水 3-5ml沖封管,穿刺部位血管涂0.5~1g喜遼妥,利用血管的自身修復功能減少藥物對血 管的損傷,讓血管得到休息。(2)制作Excel表格,結合新生兒靜脈營養知識,編輯計算公式,在表格中輸入固定公式,只需將靜脈 營養各成分目標量輸入表格中,即可自動生成營養液的量、糖速、張力、滲透壓、熱卡等。將Excel表安裝在科室每臺電腦桌面,醫 師開醫囑前先計算TPN的滲透壓、糖速、熱卡、張力等數據,嚴格控制液體滲透壓在700mosm/L(1802.5KPa)以內。對照組采用一路 靜脈通道輸液,穿刺部位發紅或外滲及時拔針。對照組沒有使用Excel表準確計算TPN各數據,液體的滲透壓高達900mosm/L(2317.5 KPa)或更高。應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 三、性能指標:觀察實施干預措施前后兩組輸液外滲發生例數,表現為輸液部位腫脹、發紅、蒼白;外滲導致組織壞死例數,表現為外 滲部位水皰、皮膚壞死;留置針的使用時間;因補液外滲發生糾紛例數變化。 四、 結果 試驗組輸液外滲發生例數,外滲損傷嚴重程度明顯較對照組減少,無外滲致組織壞死病例,留置針使用時間明顯延長,無因 輸液外滲引發的護理糾紛。 五、本研究通過一系列干預措施能有效減少新生兒輸液外滲損傷的發生,提高了新生兒輸液安全。對總結護理經驗、指導臨床護理,開 展循證護理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是市內率先開展的項目,填補了市內護理科研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