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
所在地:
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但能源利用率卻只有30%不到,其余大約70%的能源都以各種形式從各種途徑變成廢熱散失到環境中,因而我國當前節能降耗任務嚴峻。節能降耗的重要措施之一是發展各類余熱回收技術,余熱的種類很多,一般根據溫度范圍(也稱能量的品位)劃分。品位(溫度)越高的能量越容易回收,回收利用的價值越大;品位越低的能量回收效率及回收量越低,越不容易被利用。目前的余熱回收技術主要針對溫度在80℃以上的余熱,溫度更低的余熱(如40℃以上)利用技術因實現困難則基本處于空白階段。本項目產品為一種用于30~50℃的低品位余熱回收的高效熱泵裝置,即時將高位熱源溫度提升到55~75℃,項目技術和產品可用于民用建筑(賓館、酒店、營業性洗浴場所、新建居民住宅樓、廠礦學校和事業單位的集體宿舍等)生活熱水的集中供應,以及工業生產(食品、醫藥、輕紡、化工等)流程中的產品預熱或包裝洗滌等熱水供給,或干燥(農作物、化工、材料生產等)工藝和流程,產品使用具有非常優越的技術經濟性。 本項目的主要技術創新性和領先性在于: ① 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種適應于變溫熱源低品位余熱回收熱泵裝置的高效熱力循環和流程,使產品綜合能效比較現有技術和產品提高了約40%(30℃余熱)~75%(40℃余熱)。 ② 在保證高能效比的前提下,能量回收率大幅度提高,其低位熱源排放溫度可降到5℃以下,而在維持相同低位熱源溫度和溫降條件下,能效比遠高于現有產品。 ③ 產品構成部件均為普通制冷元件和冷媒,無需專用裝置,制造成本低。 ④ 能夠根據工作條件變化,自動進行動態反饋調節,維持系統性能,同時具有完善的自動保護及控制功能。 余熱回收熱泵技術的應用領域極為廣泛,尤其是本項目定位的低品位余熱回收領域,因為技術和經濟上的制約瓶頸,目前尚未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本項目在這方面取得了突破,為相應市場空間的開拓奠定了基礎。本產品的市場售價約為每臺6萬元,毛利潤約在2~2.5萬元,每年生產1200臺則直接產值約7200萬元;此外,相應工程施工和附屬設備產值約3000萬,年產值共1億元,產品可覆蓋5~8個省份,并帶動經銷商層面利潤約1000萬。另外,相比于電加熱鍋爐,年產品1200臺設備的使用每年可為用戶節約電能3500萬kWh,具有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同時減少了一次能源消耗所帶來的二氧化碳、硫化物、粉塵等溫室氣體和有害物質排放。 項目總投資約650萬,其中基建費150萬、設備費200萬、流動資金150萬、其他150萬。廠房及辦公面積800平米、技術人員10名、工人80名,年產能力800~1200套。 合作方式:技術轉讓、技術委托(合作)開發、技術許可、技術入股。要求合作方具備工業生產的背景,最好具有機械加工和制造、產品組裝和成套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