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
所在地:
⑴課題來源與背景 課題來源于2009年12月廣州市科技局下達的科技計劃項目“基于IEEE1451的網絡化智能傳感器共性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2009Z2-D531)。網絡化、智能化、標準化是傳感器發展的必然趨勢,IEEE1451標準已經成為當前網絡化、智能化傳感器領域的研究熱點,對指導網絡化智能傳感器的開發具有重要作用。 ⑵技術原理及性能指標 應用智能傳感器技術和IEEE1451標準,將計算機網絡技術和智能傳感器技術有機結合,實現信息的采集、處理和傳輸的協同和統一,使傳感器具有智能判斷、智能處理、自動校正、網絡通訊、“即插即用”等功能,提高傳感器的性能,方便快捷地組建智能傳感器測控網絡。 ①研制“基于IEEE1451的混合模式網絡化智能稱重傳感系統”,經廣東省計量科學研究院檢測:滿量程分辨率100萬內碼、10萬外碼,非線性度+0.0043﹪/FS,滯后+0.0045﹪FS,重復性0.0039﹪FS,蠕變+0.0032﹪FS,零點輸出0.0025﹪FS; ②開發“基于IEEE1451的網絡化智能稱重傳感器測量軟件系統與平臺”,經中國賽寶實驗室檢測:系統采用標準化通信,實現“即插即用”功能,具有數據存儲、單位轉換、邏輯判斷、統計處理、自診斷和自校準功能; ⑶技術的創造性與先進性 ①采用基于TEDS自標識和虛擬自標識技術,快速構建有線、無線混合模式的即插即用智能傳感器系統; ②提出IEEE1451智能傳感器三種傳感自免疫新架構,增強網絡化智能傳感器的運行可靠性; ③在智能傳感器信號處理前端增加校正引擎,采用多尺度解耦技術,提高測量準確度; ④采用面向對象建模語言UML與Petri網結合,對網絡化智能傳感器進行混合建模,建立網絡化智能傳感器通用模型,縮短開發時間。 ⑷技術的成熟程度,適用范圍和安全性 技術具備一定成熟度,應用領域主要集中在儀器儀表、汽車、電力、物流等行業傳感與檢測中,項目無三廢排放,對環境無污染,具有安全性。 ⑸應用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技術成果已在廣州電測儀器廠、廣州安弘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廣州晨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廣州藍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應用。存在的主要問題:技術產業化需要一定的成熟過程和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