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
所在地:
本項目以國家高速公路網北京——烏魯木齊高速公路內蒙古境內臨河至白疙瘩(蒙甘界)段為依托工程,針對荒漠戈壁地區特殊的工程條件,通過前瞻性的室內外試驗和理論分析,系統研究該地區復雜氣候地質條件下高速公路線形、路基、路面、交通工程、低碳節能環保方面的建設技術,通過先進成熟技術的推廣應用,集成了適用于干旱荒漠戈壁地區節能環保型高速公路建設的成套技術。 1、主要的技術成果: (1)提出了荒漠戈壁地區高速公路路線設計的技術標準及合理中間帶型式 。 (2)提出了干壓實的技術要求以及公路路基合理高度和邊坡坡度。 (3)提出了抗紫外光老化級配范圍及荒漠戈壁地區瀝青路面合理結構。 (4)提出了我國荒漠草原區植被補償性恢復的技術路徑。固沙技術推廣方面充分發揮了沙袋沙障使用便捷、效率高的應用原則。 (5)從主動、被動抗強風蝕防護兩個方面提出了微棱鏡反光膜、電刻膜、透明保護膜的反光材料改進方案。 (6)基于鋼結構受力特性,開發了桁架式抗強風標志結構。 (7)開發了自主旋轉式標志結構。 (8)提出了不同于一般高速公路的基于荒漠戈壁地區使用與管理需求,界定了服務區的分類、布設原則、功能劃分及場區布局,并采用基于車輛連續行駛規律的改進計算方法給出了不同類型服務區對應功能區規模的參考值。 (9)研發出適用于監控,應急救援系統的通用性小功率太陽能風能供電產品及適合于廣場照明的大功率太陽能風能照明系統。 2、研究成果在依托工程近千公里高速公路建設中全線得到成功應用。 本項目的研究成果及工程實踐,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不僅可以為內蒙地區公路的設計與施工提供寶貴經驗,而且對其他環境類似地區公路建設起到指導意義,并且對補充和完善相關規范和標準有重要的工程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