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1915]單相漏電、竊電識別指示電能表
交易價格:
面議
所屬行業:
類型:
實用新型專利
技術成熟度:
正在研發
專利所屬地:中國
專利號:ZL200720129020.4
交易方式:
完全轉讓
聯系人:
王忠
進入空間
所在地:
安徽蕪湖市
- 服務承諾
- 產權明晰
-
資料保密
對所交付的所有資料進行保密
- 如實描述
技術詳細介紹
《單相交流漏電、竊電識別指示電能表》
項目概述
本項目包含一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專利號為ZL200820119915.4非職務發明,專利權為個人擁有。本技術的主要應用是針對國內現有各種單項電能計量儀表缺乏漏電、竊電識別指示功能而設計。
發展趨勢
近幾年,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穩步發展,城鄉居民家庭用電不斷增加,用電管理方式也隨之不斷改革,實施城鄉電網改造、防竊電改造,全面提高電子式電能表應用,尤其是技術含量高的產品,從數量優勢向技術優勢轉變是電能儀表產業的發展趨勢。電子式多功能電能表是今后一段時間內發展應用主流。
立項背景和意義
電能表是我國電工儀表行業中產量最大的產品,目前電力供電部門所使用的電能表,大多是功能簡單的電能表,其中95%以上為單相電能表,隨著電能儀表行業市場競爭,開始注重追求技術創新,其中電子式、多功能、高精度、多費率、自動抄表等產品優勢突顯,現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且電能表產品已經大量出口到東南亞、阿拉伯和非洲等地區,并逐步打開歐洲市場。這是電能計量管理技術指標的體現,是創新結果。同時另一項指標,公共安全不容忽視,供電線路的漏電與竊電現象頻繁發生,公共安全受到威脅,相關利益受到侵害,其涉及原因來自多方面,有電力法規政策原因,有相關技術條件落后原因以及不同環境影響等,其中(漏電竊電判斷模糊)問題就未能有效解決。現實中供電與用電存在貿易性質,自然有利益和責任問題產生,漏電竊電問題的突出和廣泛,如何應對,本項目將從電子技術的角度通過電能計量媒介(電能表)來解決和克服實際問題。
解析:電力法規政策原因
電力法規定,停電前必須通知用戶。原因不明自動斷電不符合電力法,由此,防竊電(含防漏電)模糊控制技術裝置難以得到合理應用。
解析:漏電竊電判斷模糊原因
傳統做法為電能表前段責任歸電力部門,后端歸用電戶,竊電由電力部門自行檢查,漏電由用電戶自行檢查。對于供電終端的(單相民用)客戶漏電,用電戶可以自行或建議安裝漏電保護器,且90%以上安裝在戶內,在電能表與保護器之間,將產生不等距離的線路漏電檢測盲區。對于竊電,除本項目外,單純竊電(不含漏電)的檢測裝置還未發現,電力部門多數通過目測,不平衡電流大小檢測以及智能線路故障分析儀分析,采取人工取證等方式判斷是否竊電的結論。因此,防漏電防竊電技術措施的創新,是當前電工儀表行業提高產品公共安全指標的唯一途徑。
研究內容
本項目將針對立項背景中所涉及的防漏電防竊電內容進行措施性研究。
1.電力法規政策研究,
本項目采取迎合方式,做到以警示的方法告誡竊電監測漏電,方便于公共監管,可擴展為通訊監測,最終達到自動控制目的。
2. 漏電竊電判斷模糊研究,
本項目采用獨特的漏電竊電分解識別技術(單相交流供電線路漏電、竊電識別指示電路)專利,來判定供電線路的漏電與供電線路的竊電,最終達到漏電竊電相互獨立的自動控制。有效區分線路漏電與竊電,將減輕供電部門與用電戶之間不必要的責任利益糾紛和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及資源浪費。責任分明,有益于維護公共安全,有益于和諧社會。
預期目標
本項目實施在于對現有各種單項電能儀表與本項目技術的結合或配合,造就新一代智能多功能電能表,屬于電子裝配改造,電子線路技術特征簡單,無需重點開發,后續功能擴展,只需對配鏈接,無技術門檻,適應現有各種單相電能表的對接,可實施系列產品多樣化,預期目標迅速。
經費概算
本項目實施材料(電子器件+周邊輔助材料)以(只)為單位,金額以(元)論算,初步計劃估算僅在8元左右。投資額度甚小,即便是市場數百元數千元的低壓智能線路故障分析儀也難做到本項目的功能目標,這是技術創新的結果。
研究基礎,條件,人員簡況
本單位現為個人,研究基礎條件薄弱,需相關企業或資金配合。
項目風險分析
本項目的技術風險有專利保證,市場風險是目標客戶對產品的實用性能來決定,時間是最終檢驗標準。無環境風險。
主要性能指標:
單相交流供電計量線路無論漏電或竊電,不平衡電流≥25mA(設定值可調)時電路作出漏電、竊電識別指示,(包括漏、竊電功率大小模擬指示)。且電能表戶外供電線路零線與相線互換不影響電路 識別功能,跟蹤鎖定線路漏電、線路竊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