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1587]新農村建設中生活污水的治理模式與沼氣生產技術
交易價格:
面議
所屬行業:
水污染治理
類型:
非專利
技術成熟度:
正在研發
交易方式:
完全轉讓
聯系人:
沈炎
進入空間
所在地:
安徽蕪湖市
- 服務承諾
- 產權明晰
-
資料保密
對所交付的所有資料進行保密
- 如實描述
技術詳細介紹
鑒于目前全國范圍內新農村、小城鎮建設十分火熱,而這種建設在改善居民生活的同時,使生活污水大量聚集,開始危害當地環境。但在廣泛而分散的農村地區,建設污水處理廠并不實際。因此本項目以安徽省典型的新農村建設點為研究研究基地,開展新農村、小城鎮建設條件下,居民生活污水的生態治理與沼氣生產研究?,F已初步完成了在新農村建設區,采用較小的水面,聚集居民生活污水,漂浮栽培水生植物治理污水、沙堤濾過清水開展養殖的生態治理技術體系;同時,完成了建設小沼氣池,開展水生植物進行定期打撈,生產沼氣的工程技術方案。
主要功能:
本技術成果的應用,可有效解決新農村、小城鎮建設伴生的生活污水處理問題,并能夠實現在農村通管道燃氣,實現住戶的清潔能源使用。這也符合當前低碳生活的宗旨。
應用領域或范圍:
本成果適用于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居民聚集區生活污水的治理和能源利用。
性能特點和技術指標:
在合肥市及模擬的水污染實驗區的試種表明:使用我們設計的污水集中處理塘,栽種我們篩選水生植物,能夠有效降低污水的BOD、COD及N、P含量,提高水的透明度,同時對水生植物的沼氣發酵研究也顯示出良好的應用前景。
技術先進性和創新點(如申請專利請注明專利號)
采用氧化塘、暴氣池、污水土地處理系統等處理污水的研究已有很多,但現有研究均顯示,水面面積對處理效果有顯著影響。水面面積越大,處理效果越好。但水面面積增大的代價是占用大量土地,且水閾增大也是后期處理帶來不便。如何采用最小的水面,取得更好的污水處理效果一直是人們追求的目標。本技術的應用,可使污水處理的水面面積大規模降低,同時,也避免了單純的水處理工作,可以在治理水污染的同時,通過沼氣生產,帶來顯著經濟效益。本技術的應用,有望為成為新農村、小城鎮建設的一個配套示范區,使其成為環境治理的形象工程。
經濟效益和合作方式:
目前,新農村建設、小城鎮建設點相當多,農村的水污染問題也相當嚴重,本項目的開展既是一項民生工程,配套的沼氣生產也能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希望采用:合作開發、技術入股的方式開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