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1103]面向新課改的小學科學中心科普產品研發與產業化
交易價格:
面議
所屬行業:
辦公文教
類型:
非專利
技術成熟度:
通過中試
交易方式:
完全轉讓
聯系人:
吳長義老師
進入空間
所在地:
安徽蕪湖市
- 服務承諾
- 產權明晰
-
資料保密
對所交付的所有資料進行保密
- 如實描述
技術詳細介紹
我國為提升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出臺了《科普法》、《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全國科技館的建設已經納入各級政府的工作計劃之中。我國科技館的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和統一的標準,在科學教育尤其是針對中小學生的科學教育的科普展品和科技場館目前還沒有。我國教育部對中小學的科學教育已經制定了具體的大綱和教學計劃,但目前這些教學任務基本上都是由學校的科技輔導員和部分老師兼職做的。該項目探索和研究科技館在發揮非正規教育基地作用,并設計和研發了針對中小學科學教育的科普產品,使科技館逐步成為面向公眾開放的沒有圍墻的大學校。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修改稿)》的要求,該項目研發了一系列科普新產品,提供為小學生科學教育服務的科學教育科技場館(或實驗室或基地)建設和實施方案。
主要功能:
符合我國《全日制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修改稿)》要求的小型的科技館,作為科學(科普)教學基地,和小學學校方面合作,開設科學教育課程或實驗項目,培訓專業的科學課程教師,提供針對中小學科學教育課程科普產品一攬子解決方案。
應用領域或范圍:文化創意
性能特點和技術指標:
根據我國《全日制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修改稿)》,小學科學課程內容包括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科學和技術四大領域的相關基礎知識。
該項目研究設計的科技館內容設計以物質科學板塊系列展品為先導,不斷拓展、延伸至生命科學、地球科學和技術領域,最終完全覆蓋《全日制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修改稿)》規定的所有領域。
技術先進性和創新點:
1、研發了一系列科普新產品。
2、基于基礎性、實用性、生活性、綜合性以及所選知識能否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等方面對中小學科學課程內容進行研究與創新,為促進中小學科學教學課程的改革提供指導。
3、提供為小學生科學教育服務的科普產品的科學教育科技場館(或實驗室或基地)建設和實施方案。
4、與教育部門、學校合作,依托科學教育基地培訓科學教育教師。
經濟效益和合作方式:
實現經濟效益2000萬元人民幣;
合作方式面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