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
所在地:
該項目針對促進大規模新能源開發的電網構建問題,開展了大型風電光伏發電基地功率匯集與外送、考慮資源和電網適應性的風電優化規劃、促進新能源消納和提升電網綜合效益的電力系統規劃等技術以及多形態電源大規模集中接入條件下的大電網規劃理論和方法研究,并結合寧夏電網開展了實踐應用。 項目建立了基于相依概率性序列運算的新能源容量可信度快速評估方法,考慮風電容量效益和電量效益的風電開發時序優化模型,計及環境效益的新能源消納能力量化評估方法等支撐大規模新能源開發的理論模型和評估方法;基于多目標優化及多屬性決策理論,提出了考慮接入點和接入容量優化的大規模新能源電源優化配置方法;建立了考慮可靠性、技術性、經濟性的新能源基地功率匯集系統評估方法;提出的電源配置方案和匯集拓撲應用于中民投、海原等新能源基地的開發和建設;提出考慮源荷不確定性和網架拓展多選擇性的大規模新能源集中接入的輸電網雙層規劃方法,基于該方法提出的寧夏與西北主網聯網加強方案納入了寧夏“十三五”電網規劃;提出了計及新能源連鎖脫網特性,兼顧首擺穩定性與功率振蕩恢復速度的雙目標暫態切機控制方法,以及故障后新能源匯集電網的無功出力緊急控制策略,應用于寧夏—浙江±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安全穩定控制方案。 項目成果有力促進了寧夏新能源開發和消納,2018年寧夏新能源外送電量達到54.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8.3%,寧夏新能源棄電率從2016年的11.6%下降至2018年的3.01%。軟件成果已在寧夏大規模新能源并網的電網規劃設計中得到應用,并在26家省級經研院推廣應用,經濟、社會效益顯著。項目實施期獲授權發明專利11件,登記軟件著作權4件,編制企業標準2項,發表論文2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