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
所在地:
在本期研究中,無線通信網絡發展需要滿足“高通量、巨連接、低時延、低能耗、泛應用”的需求,導致現有網絡在架構與服務兩方面均存在巨大挑戰。針對上述兩大挑戰,群體繼續圍繞“復雜多變動態環境中無線傳輸、組網及業務提供的適變性”這一科學問題,研究高頻段傳播特性認知及高效頻譜利用、面向 5G 的異構聚合無線網絡架構、業務網絡協作與城市感知計算,該項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針對高速增長業務帶來的頻譜資源受限和短缺問題:提出面向 5G 異構融合網絡的頻譜共享方法,建立多場景下高頻段三維空間參數化信道模型,形成 3GPP TR 38。900 和 ITU-R IMT-2020 信道模型國際標準,是全球 5G 關鍵技術研發的重要基礎,并解決了國家軍民頻譜共用的重大難題。群體骨干當選 ITU-R IMT-2020 信道模型標準起草組主席。
2。針對當前無線網絡架構制約互聯互通和資源靈活分配的問題:提出了高密度異構網絡融合協作和無線網絡虛擬化機制,完善了無線網絡傳輸安全理論與技術。為我國 4G 奠定了理論基礎,成果加速了我國 4G 的產業化進程,是 2016 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重要組成內容。
3。針對海量分散的物聯網連接與大數據業務支撐問題:構建策略友好、智慧協作的業 務網絡環境和共享開放的大數據平臺,提出全面感知物理環境信息的物聯網組網與計算方法, 促進了無線網絡與業務應用的共同發展。
該成果應用于環境監測、智能安防、智能交通以及精細化業務運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