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主要技術內容、授權申請專利情況、經濟社會價值等。 該項目研發了排水管渠原位固化修復材料-內襯管,并進行了產業化實現和工程應用示范。通過技術集成和工藝優化,創新了軟管接縫同步復合技術和裝備,研究了產品標準,實現了材料的標準化生產和質量控制;經過軟管厚度和幅寬設計,與用戶需求和復雜管情緊密結合,確保了軟管與樹脂浸漬效果,保證了施工質量和固化質量。該成果可拓展用于給水管道、燃氣管道、石油管道及化工管道的原位固化修復過程中,具備較大的價格和供貨優勢,并可替代進口產品。 課題組開發的內襯軟管同步復合裝備,經過數年的優化,已具備較好的拓展性,制備管徑滿足 DN300-2500要求,單套日產量高于 500m/d,可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滿足異型管道及檢查井的修復需要。設備可銷售、可租賃,也可提供培訓服務,較國外進口裝備具有較強的價格優勢。 目前采用該系統裝備已生產了 10km 的軟管,其中 2.8km 用于重慶渝中區和永川區示范工程,為當地管網綜合整治貢獻了力量,恢復了管網的通水功能,延長了管道的使用壽命,為企業實現直接經濟效益約2000萬元,間接經濟效益約 5000萬元,獲得了業主和用戶的認可。 項目期間成果包括: 申請專利 14 項,授權 3 項專利;發表論文 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