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化焙燒-磁選是近年來發展起來處理難選低品位氧化鐵礦的綜合回收鐵資源工藝,由于該工藝無需燃料的制備和原料的深加工,對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人類環境有積極的作用,因而受到普遍關注。目前已經投入工業應用的難選低品位氧化鐵礦磁化焙燒工藝有豎爐焙燒、回轉窯焙燒、沸騰焙燒和最近開發成功的多級動態磁化焙燒工藝。武漢工程大學張漢泉教授主持研發的粉狀低品位氧化鐵礦石的選礦方法—多級動態磁化焙燒工藝已取得國家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0910060775.7)授權,2011年獲湖北省技術發明獎。多級動態磁化焙燒系統采用原料逐級預熱—逐級反應處理微細粒嵌布的難選氧化鐵礦石具有單位能耗低、處理時間短、磁性鐵轉化效率高、設備緊湊、臺效高、適用范圍廣,熱廢氣循環利用,廢氣中細粒礦物回收再利用等節能環保技術,降低了生產能耗,減少了廢氣的排放,具有較廣闊的原因前景。生產實踐表明,低品位難選氧化鐵礦石經該系統處理,可獲得鐵品位為60%左右、鐵回收率為85%左右的鐵精礦,煤耗小于40kg標煤/t原礦,成本低,適用范圍廣。對于已磨細的弱磁性氧化鐵礦中礦/硫酸渣和粉狀原礦(0-10mm)普遍適用。多級動態磁化還原技術對燃料和原料適應性強,磁化還原率可達到90%以上,弱磁選精礦鐵品位60%,選礦回收率大于80%,燃耗低于35kg標煤/噸原礦;生產系統排出廢氣用來干燥原礦,無高溫廢氣排放,充分利用能源。 自2016年開始,在大冶市智達資源再生材料廠、湖北卓成科技有限公司、福建 鑫鷺峰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5萬噸/年)、廣西合浦(靈山)誠豐礦業有限公司(25 萬噸/年)成功應用處理褐鐵礦,從難選低鐵礦石(30-40%)中獲得鐵品位60%的鐵 精礦,鐵回收率達到85%-92%,年創經濟效益超過1000萬元,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 平,2018年完成了銅陵有色(80萬噸/年)硫酸渣提質綜合利用可行性研究和初步 設計。該技術可促進湖北近20億噸高磷鮞狀赤鐵礦化開發,回收長期堆存在我國鐵 礦尾礦(如大冶鐵礦、銅綠山銅鐵礦、硫酸渣)中的大量鐵品位近30%的因技術條件 過去無法利用的難選鐵礦資源,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