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起團隊開展“資源化利用與新能源開發”方面的研究,利用黑水虻昆蟲可綠色化處理固態有機廢棄物(餐廚剩余物、濕垃圾、家禽糞便、廢棄農作物、菌渣等),1噸黑水虻幼蟲可生物轉化3-5噸固廢物。處理后固廢物中所含的各種營養元素如氮、磷等相應減少,同時對固廢物中積累的臭氣及有害微生物種群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產生抑制或消除,極大的降低了固廢物對環境的不利影響。轉化固廢物后的黑水虻幼蟲體中富含大量的活性成分,如蛋白質(40%-45%),脂肪(35%-40%)。昆蟲蛋白作為水產養殖動物或家畜蛋白飼料來源,可部分替代魚粉、豆粕等傳統動植物蛋白;油脂中含有40-45%的不飽和脂肪酸。殘留的固渣可作為生物有機肥。本工藝已在鐘祥市落地,取得了當地餐廚處理獨家經營權,承擔餐廚剩余物1.8萬噸/年處理任務,每年可生產1000噸/年粗蛋白,300噸/年粗油脂。優點:1.處理過程簡單化、成本較低;2.處理過程物料循環化,可實現“三廢”零排放;3.下游衍生產品附加值高。應用范圍:1.處理工藝技術可應用于城市餐廚剩余物、濕垃圾,家禽飼養場糞便,農村廢棄農作物等;2.昆蟲產品可應用于飼料、化妝品、保健品、功能性飲料、化工、能源等領域。 隨著各大城市愛國衛生運動的開展,城市餐廚剩余物、濕垃圾、鄉鎮廢棄農作物等固 廢綠色化處理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傳統處理工藝相比較,本工藝使用范圍更廣、處理成本 更低、下游產業鏈附加值更高,“自我造血”能力更強,因此,本工藝技術具有很大的市 場前景。 以50萬人口的中小城市為例,每年處理1.8萬噸餐廚,養殖鮮蟲可產生近1000萬的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