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主要病害流行規律、預測預報和控災技術
該項目為安徽省"九五"農業科技攻關項目,2005年4月通過安徽省科技廳成果鑒定,并獲2005年度安徽省科學技術三等獎。整體水平達到國內同類研究的領先水平。
項目簡介:項目通過研究安徽省內小麥主要病蟲害的發病規律,明確了小麥紋枯病的發病規律,確定了小麥品種對紋枯病的相對抗性參數。對N、P、K肥對紋枯病的影響作用進行了量化分析;研制了新型防紋枯病的高效復配劑36%丙·多懸乳劑,該藥劑已通過農藥登記,其施用效果較常用的藥劑防治效果提高7~15 %,并且兼治其他病害效果明顯。建立了"小麥紋枯病綜合防治優化決策系統"和"小麥赤霉病預測預報系統",確定了小麥主要病害(黑穗、黑粉病、紋枯、白粉、銹病等)的化學防治時期和方法;開發了"小麥主要病害診斷、預測預報和控災技術專家系統" 等軟件。
成果應用前景及推廣情況:我省小麥常年種植面積為3000萬畝,小麥紋枯病常年發生面積達2062.83萬畝,發生程度4~5級。小麥赤霉病發生面積1413.96萬畝,平均病穗率為3~20%。該項技術利用逐步判別分析法建立了安徽省小麥赤霉病預測預報系統,提高了預測時效近50天,長期預報準確率達70%以上,比其他常規方法明顯提高。自1998年以來,經阜陽、宿州、淮南、合肥和渦陽等地推廣應用,累計推廣面積超過1696萬畝次,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