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劑量核素治療患者出院輻射安全劑量監測系統。
項目簡介:
本項目為2014年安徽省科技攻關計劃項目。項目類型:計劃項目,項目編號:1401012009。
20世紀80年代中期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泄露事故以后,甲狀腺癌是近20多年發病率增長最快的實體惡性腫瘤,目前甲狀腺癌通過手術切除結合放射性131I治療,能達到非常良好的治療效果。
但是131I的物理半衰期為8.02天,131I進行甲狀腺癌術后治療的病人,給藥量在100~200mCi左右,有資料稱≧30mCi就需要隔離。由于沒有檢測手段,國內普遍采取隔離一周的方法。
本項目通過提供一種可靠、有效的人體全身γ測量系統,對病人攜帶的放射性活度進行相對定量的測定,做出客觀的評估,對環境安全、減輕病人負擔有積極意義,同時可能提高醫療系統效率。另外,因為遠距離測量,可以使醫務工作者核輻射的損害大大降低。
項目核心創新點:
本項目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核心技術點,即傳感器選型和準直器設計;患者圖像資料采集;臨床患者數據庫操作;患者劑量率測量功能;出具相關報告功能。
項目詳細用途:
本項目通過提供一種可靠、有效的人體全身γ測量系統,對病人攜帶的放射性活度進行相對定量的測定,做出客觀的評估,對環境安全、減輕病人負擔有積極意義,同時可能提高醫療系統效率。另外,因為遠距離測量,可以使醫務工作者核輻射的損害大大降低。
預期效益說明:
由于核測量設備專業性強,技術門檻高,所以至今尚無廠家進行此類設備的研制。
預測本項目形成的產品市場成交價為8-15萬元/臺,直接材料成本約1.4萬元,成本2.7萬元。市場容量約300-400臺。本項目轉讓金額預估為200至300萬元人民幣。